《乡土中国》素材拓展与运用

作者: 李兰

得分点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花费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劳力是成本,是痛苦的;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地安于其位地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同样,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这样就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各人都有维持各人的工作、维护各人可以互相监督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可是这有什么保障呢?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就发生了共同授予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愈复杂,这权力也愈扩大。如果不愿意受这种权力的限制,只有回到“不求人”的境界里去做鲁宾逊,那时才真的顶天立地。不然,也得“小国寡民”以减少权力。再说得清楚些,得抛弃经济利益,不讲享受,像人猿泰山一般回到原始生活水准上去。不然的话,这种权力也总解脱不了。——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同意权力。——选摘自《乡土中国·无为政治》

深度思考

角度一:“各司其职,各尽己责”令我们能够安全穿越任何风浪。

费孝通先生说“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其实“分工合作”不只是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得以有序发展的基础。“分工合作”可以极大地节约每一个人的精力,更可以把每个人的所长发挥到极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实就是交付充分的信任给专业的同伴,同时也主动担当起属于自己的这一部分职责,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借以来实现生命价值。“各司其职,各尽己责”就是哪怕自己是一颗普通的螺丝钉,也一定把这颗螺丝钉的角色扮演好。倘若每一个零部件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己责”,不论多大的船,一定能安全穿越任何风浪。

素材对接:2024年龙年春节刚过,南方部分地区的冻雨又来了。一连多日,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出现大范围冻雨天气,气温也较历史同期持续偏低。

为高效应对本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多地市政府协调调度各级各部门,充分做好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准备。电力部门强化物资设备补充,保障供电安全;交通部门重点关注轨道交通、水上交通,高寒山区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建筑工程部门加强了在建工地的安全检查,不符合复工条件的项目一律暂缓开工;自来水公司加强了城市供水设施的巡查检修,保障供水安全;农业部门加强了对农业蔬菜大棚的防风防冻技术指导,保障蔬菜供应;消防部门继续开展消防安全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加强高空坠物、户外广告牌安全排查,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正是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己责”使得我们能够从容应对极端天气,镇定迎接寒潮来临。

运用示例:费孝通先生说“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而其中最大的益处就是能让我们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或许力量很微小,资质很平凡,但就像是《雷锋日记》里说的:“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己责,再大的风浪我们也能安然度过。

角度二:想要谋求人生的幸福,就不能只想着“独善其身”。

费孝通先生说:“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只要是“社会人”,就不可能真的活成一座孤岛,想要谋求人生的幸福,就不能只想着“独善其身”。我们要想享受社会分工带来的利好,我们就得承担社会分配给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想得到社会发展给我们营造的种种便利,我们就得为社会发展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拥有的和平安定,享有的安宁富足都是理所应当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看起来平常的生活,其实是有无数个人默默付出得到的结果,我们也应该努力担当起自己的公民责任,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人。

素材对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祁志峰已经是第七次将西安中学生的提案带上全国两会。“同学们的提案一年比一年精彩,而且每一年的提案都能得到立案,说明了他们的担当以及对社会事务的敏感度。”祁志峰呼吁更多青少年能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而对于这群中学生来说,参与提案的整个过程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收获了成长与认可——“如何从繁杂的数据中找到关键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识别问题”“让我们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了解大家的痛点到底在哪里”“讲政治书上的理论具象化了”“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坚定了我继续参与社会事务的决心”。

运用示例:费孝通先生说:“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事实上,能主动管一管社会的“闲事”恰恰是“公民精神”的体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祁志峰连续七次把中学生提案带上全国两会,就是在告诉大家,只要拥有公民精神,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只要拥有公民责任心,拥有推动社会进步的热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是理想社会的逐梦人。

角度三:自由往往是与责任相匹配的。

费孝通先生说:“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自由就像是风筝,看似轻盈,但若想要不跌得粉身碎骨,就必须要有一根线牵着。可以说,天地间从来就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而自由就意味着要独自承担社会交予的责任,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命运。

素材对接:盒子今年19岁,是广州的一名大学生。2023年4月,他在网上无意间看到有人发了一份旅游攻略,“当时就想出去看看,于是就开始攒钱。”为了赚钱,盒子找了3份兼职,“周末和没课的时候去店里打工,平时在学校里帮送外卖,还摆摊卖花。”暑假,盒子攒了1万多元,然后出发了。从广州出发,至新疆后先后前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及埃及,于8月26日返回广州,耗时约45天,总花费不到2万。“交通的话,我都买的最便宜的航班,很多地方都可以坐大巴,住宿大多是选择青旅。”

运用示例:自由,看起来是一个很酷的词,但事实上它的背后却埋着一根挣脱不开的线——我们的社会责任。费孝通先生说:“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就像是广州19岁的大学生盒子,用45天游遍八国,的确“帅爆了”,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同时做几份兼职来积累“原始资本”。可以说,每个人得先完成自己“社会人”的角色,才会有资格、有机会自由地做自己。

(编辑:李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