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登山与行路”导写
作者: 邱清平 张国光文题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以上两句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比喻类新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用登山、走路设喻,强调人生和社会发展会遇到挫折,但要有信心、信念,坚持奋斗;第二句指出实现梦想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要在现实复杂和理想遥远的情况下,坚守初心。综合来看,材料强调年轻人要坚守初心,不为外界所干扰,不轻易放弃追求;应持续努力,保持奋斗精神,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
写作时,考生可以从“登山”立意,强调现实与目标的桥梁是坚持;也可以从人生路“复杂”“遥远”立意,强调年轻人面对困难应持的态度;还可以从两则材料中找到共性,深入开掘,阐述人生的常态与变态的关系。
例文
秉坚持利刃,创人生辉煌
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 李佳意
古代先贤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短短几言,道出了“坚持”二字所承载的千钧之力。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坚持是开拓者手中的利刃。于个人而言,坚持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开拓人生道路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许渊冲先生坚持对文化的追求,常年“从夜里偷几个钟头”,翻译了无数中华典籍,用文字的力量打破文化隔阂,开启中西文化交流的灿烂星河。他不仅用坚持在中国翻译事业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更开拓了梦幻般的美好人生。于国家来说,坚持是一支书写繁荣的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持的利刃能披荆斩棘,将我们送达成功的彼岸。
坚持需要以信念之光烛照前路,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开拓者指明方向。历史滔滔,看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仗义执言,“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看陈祥榕烈士怀着一颗坚定的赤子心,戍守边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看袁隆平院士坚信稻下能乘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他说:“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岸”……历史的车轮缓缓而过,无数仁人志士坚守心中那一份理想,虽牺牲了自我,但他们为梦想而坚持的火炬却光耀后世。
坚持需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让勇气之剑劈开前路重重阻碍。“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实现蜕变往往要经历暴风雨的洗礼与地狱般的磨砺,我们要有“劲草”“真金”般的顽强与无畏,于疾风中起舞,于烈火中涅槃。哪怕“巉岩不可攀”也不畏“万仞高峰”;哪怕“道阻且长”也不畏“千里之行”。
坚持更要有砥砺奋斗的品格,让奋斗之火燃尽前路荆棘。习近平总书记言:“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焚膏继晷地钻研,以奋斗之火擦亮了科技之路;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以奋斗之火照亮体育之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以奋斗之火点亮美好生活之路……时光不止,奋斗不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以己为薪,燃奋斗之火,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新征程。
坚持不能毫无方向、无的放矢,也不能畏手畏脚恇怯不前,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而是要目明志坚,勇于担当作为。
坚持正道、坚守初心,梦想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评点:文章引名言开篇,扣住“登山”与“行路”的立意,提出中心论点,审题准确。接着阐述坚持的意义价值,再论证坚持所必备品格:信念之光、迎难而上的勇气、砥砺奋斗的品格。三方面构成“坚持”的内涵,最后总结深化,中心突出。多处引用诗词,选材丰富典型,思路开阔。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