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里的卓别林

作者: 程晓红(郑好妈妈)

作文里的卓别林0

儿子名叫“郑好”,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四年级小男孩儿。他性格内敛,略带腼腆(miǎn tiǎn),想象力丰富,观察力不错。他获得快乐的能力特别强,这体现在他对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强的感受力,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每天放学,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我聊天,聊他学校里的那些人、那些事。这些话题或夸张或好笑,或开心或郁闷,他那种眉飞色舞、两眼放光的样子特别有感染力,我称之为他的“高光时刻”。

于是,从二年级开始,我就鼓励他写日记。刚开始记的都是三言两语的那种,素材也是随地“捡”的。比如,写掉了一颗牙的感受,写偷吃辣条被妈妈发现,写和妹妹斗嘴……后来,我把他这些零碎的日记整理成了《童言稚语》《生活碎碎念》《郑好的散装日记》,打印出来,他把这些日记带到学校,没想到同学们都很爱看。

儿子有很多小癖好,也闹过不少笑话。比如,他经常作业写到一半就去马桶上坐着发呆、一到家就脱袜子、爱穿旧鞋……有一回我跟他说:“这些你也可以记下来。”于是就有了《马桶大王》《一只失踪的袜子》《喜旧厌新》这几篇日记。

两个孩子的家庭里相爱相杀的故事总是特别多,郑好和他妹妹也不例外。《两个蛋挞的故事》里,写的是他把蛋挞留给妹妹吃的兄妹情;《灵魂互换》里,写的是兄妹互换身份的一个奇特梦境;《换位思考》里,写的是他和妹妹坐妈妈电瓶车前后座不同的感受。

假期,我和爸爸会带着孩子出去旅游,这也是郑好作文的素材来源。除了游记,郑好还写过不少身边的人,他把这些作文拿给本人读,大家都觉得很真实。有时候,他读完课外书,还会自编一些故事,比如《神话串串烧》《啄木鸟的森林超市》《墙上的洞》之类的。

上了四年级之后,郑好写作文的频率加大了很多,对生活的记录也越发详尽,篇幅不一,但也挺有趣。比如《走丢记》《掏耳记》《电瓶车断电记》等,这些作文是他从生活的缝隙里“扒拉”出来的乐趣,他也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作文里的卓别林”。

最近,老师布置了一篇课内作文,写一封信给朋友或者家人。郑好情真意切地给他山东的爷爷奶奶写了一封信,然后冒着冷风去邮局寄了去,爷爷奶奶收到信后热泪盈眶。我想,这一定是写作的意义吧!如今,郑好已经攒了厚厚的两本作文集,这是他对生活的记录,饱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会陪他一直走下去。

上一篇: 厨房乐趣多
下一篇: 春节的习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