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 雷玉莲
【精彩片段一】
【阅读导航】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种种际遇。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重生,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28年,鲁滨逊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个传奇。让我们翻开书卷,感受那跳动的脉搏和生命的火焰。
【阅读前】
设想一下,假如你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你会如何面对?
怒海求生
我们一边划着桨,一边被风吹赶着,大约走了一海里半的路程,忽然,一个巨浪像一座高山,从我们后面盖过来,显然要给我们以致命的打击。说时迟,那时快,巨浪一下子把我们的小艇打了个底朝天,我们被打翻到海里,东一个,西一个,我们还来不及喊一声“上帝啊”,就全部被波涛吞没了。
我虽然会游泳,但在那种惊涛骇浪里,连浮起呼吸一下都感到十分困难。后来,海浪一直把我卷向岸边,把我留在那半干的岸上,海水已把我灌得半死了。幸而这时我头脑还清醒,还有一口气,看见自己已经靠近陆地,便爬起来,拼命向前跑去,免得第二个浪头再把我卷入大海。可是我马上发现,要想避开它,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海水又像高山一样地压来。我屏住呼吸,尽力让自己浮出水面,设法向岸上游去。希望浪头来的时候,把我卷上岸,退回的时候,不要再把我卷回去。
老师串讲
选段讲述的是鲁滨逊在海难中的惊险经历,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在危急关头的求生过程和不畏险境的勇气。首先,文中用“像高山一样的大浪”来比喻海水的强大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鲁滨逊所面临的困境。接着,选段详细描述了鲁滨逊在海水中的艰难求生过程。他被海水灌得半死,但始终保持清醒勇于决断,不放弃生的希望。通过“屏住呼吸”“尽力让自己浮出水面”的动作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所经历的艰难。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鲁滨逊坚韧不拔的求生意志,还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最后,当鲁滨逊看见自己已经靠近陆地时,他爬起来拼命向前跑去。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他的果敢和坚毅。
阅读笔记
摘抄文中描写鲁滨逊与大海搏斗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精彩片段二】
陶器的制作
我早就想用什么办法制造一些陶器,我急需这类东西,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做。这里气候炎热,因此,我敢断定,只要能找到陶土,就能做一些钵子或罐子,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炽热的太阳一定能把陶土烤得既坚硬又结实,并能经久耐用,可以用来装一些需要保存的干东西。要加工粮食,制造面粉等,就必须要有盛器贮藏,所以,我决定尽量把容器做大一些。我不知用了多少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家伙。无数次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起自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成形。又有多次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又有多次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结果我工作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极其难看,简直不能称之为缸。最后,太阳总算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箩筐里,以防它们破裂。我又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塞上了稻草和麦秆,这样,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了,以后我就可以用来盛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了。大缸做得不成功,但小器皿做得还不错,比如那些小圆罐、盘子、水罐、小瓦锅等。总之,那些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老师串讲
制作陶器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解决了鲁滨逊储存食物的难题。这一成就不仅缓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压力,还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鲁滨逊展现出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品质。鲁滨逊之所以能够成功制作出陶器,主要得益于他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不断尝试和反思。他在多次失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制作方法。二、观察和记录。他仔细观察陶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详细记录每次失败的原因,通过不断分析和改进,逐步提升了陶器的质量。三、耐心和毅力。鲁滨逊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他的荒岛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
阅读笔记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阅读后】
1.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了很多困难,内心也饱受折磨。他不断地安慰自己,感悟了很多人生的道理,请你在阅读时画出饱含哲理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请你概括梳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历程。
提示:可以借助整本书的目录进行概括,也可以通过学习本期10~11版“作文指导”进行概括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