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

热点素材

新华社巴拉圭亚松森2024年12月4日电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于2024年12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改动)

热点引读

春节,这张在全球早已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化名片,还有一个新“头衔”。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非遗名录。至此,中国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世界拥抱中华文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新依据。

热点延伸

“春节申遗”背后都有谁在努力

在春节申遗成功的背后,有着一系列关键人物和组织为之不懈的努力。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的评价标准对文化遗产的全球保护起到了指导作用,其严格的评审程序和标准内容确保了“春节”入选非遗的文化价值,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为了将春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春节习俗的深入调研、记录和整理,以及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和传承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他们通过口述历史、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式,全面梳理了春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些努力不仅展示了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遗产较强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中国的春节申遗工作还为全球非遗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春节申遗成功后,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望,坚定了每一个中国人弘扬和发展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决心。

申遗的成功,使“春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热点练笔

运用“热点”写作文

同学们,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世界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肯定,更是一种文明之美的互鉴。如今,春节的庆祝活动已经超越国界,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桥梁。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共庆春节,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佳写照。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过有关春节的内容,那如何运用“春节”素材写作文呢?

写作角度——文化传承

说起春节,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岁终大祭与新年祈谷之礼,经时代的变迁,春节的表现形式日渐丰富。如今,一些传统习俗仍在延续:祭祖、守岁、写福字、贴春联、包饺子、打年糕、逛庙会、猜灯谜等等。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正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让“年味”有所保留,让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了说不完的春节记忆。

写作角度——民族凝聚力

春节申遗成功前,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的节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哪种形式,华人都会在这个时刻相聚在一起。现在春节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激发全世界华人对春节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相信,同学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别人说你是中国人的时候,你一定非常自豪。

写作角度

——文化多样性

春节蕴含着和平、和谐、团圆的文化深意,在这些关键词背后有着各种形式的文化体现,比如着装、年夜饭、烟花、花灯、拜年等,春节申遗的成功,让世界看到了春节文化的多样性。

思考

如果你是“春节”推荐官,你会从哪个角度为大家介绍春节呢?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或者老师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