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
作者: 董宸熙盛夏清晨,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吾与母亲及友人同游黄山。
沿盘山路驱车而上,及至山下,黄山果然雄奇,乘玉屏索道上山,缆车窗外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山脚下怪石林立。
下索道,眼前即是好汉坡,回头望,已深入黄山,只见背后万丈悬崖,山风潇潇,岩石突兀。向前方,直壁台阶,向天而去。
沿路而上,至迎客松旁,此松气势磅礴,枝干扁平,如同大手般热迎来客。迎客松真乃奇松,长于崖壁上,竟已千余春秋。
不多时,行至“鳌鱼峰”,豁然开朗,树林稀疏,骆驼峰映入眼帘,地广天阔,白云犹如晕染的笔触,当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吾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终于登上光明顶。午时,站于峰顶,傲视群山,只见怪石嶙峋,山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造化神秀,好似天地脊梁。此情此景,无以言说。
朗朗晴空,刚叹息无缘云海。谁知刚下两级台阶,天空顿时黑云翻墨,只见丝丝缕缕烟雾如礼花般散开,须臾间,缥缈缭绕,顿将飞来石衬托得忽隐忽现,云如飞瀑般从天倾泻而下,金光从云间射下,宛如仙境。
嗟夫!叹予常求登峰造极,更上一层楼,坐于山间,看沧海换桑田,观云海起又落,斯其巍巍乎,得见天地之大,宇宙之广。归兮,归兮!得偿所愿兮,他日再会兮!
老师小评
习作借景抒情,用文言的文体把握节奏感和韵律感,一气呵成,连贯流畅。最后一段模仿了《岳阳楼记》感叹抒情,柔美与气势并存。
【作者系山西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指导并置评:吕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