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活动
作者: 李华
文题在线
同学们一定参加过很多文体活动,也参加过一些公益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社区卫生扫除、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
大手导写
要想写好本次习作,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
一、精心选材,巧妙拟题
本次习作内容为“多彩的活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参加过无数次班级、社团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别开生面。写作前回忆一下,哪一次活动的场面让你印象最深刻,现在还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耳畔还回荡着伙伴们欢快的叫喊声,想起这次活动,你内心就无比兴奋、激动。选好材后,还要拟好题目。好的题目让人耳目一新,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按照顺序,写清过程
写作前静心回忆一下,像回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重现一次活动过程,然后对照画面,用恰当的语句,把整个活动的过程按顺序、有重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力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时可以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来写。
开头(略写):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主题(或目的意义)。
中间(详写):活动的过程怎样?1.活动的内容或规则有哪些?2.活动前都做了哪些准备?3.活动是如何开始的,场面怎样?4.活动中你做了些什么,同学们的表现如何,大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是怎样的?
结尾(略写):活动是怎样结束的?你参加活动后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三、点面结合,突出细节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活动过程。写过程时,既要注意整个活动场面的描写(面),又要注意典型人物的刻画(点),即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将作文写具体生动的重要技法,我们可以捕捉活动的精彩瞬间,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写清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把活动过程具体可感地呈现出来。
还要运用多种方法营造特定的氛围,做到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全面生动地反映活动的全过程,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手练笔
忙趁东风放纸鸢
◎秦 汉
为了在“风筝节”上大显身手,爸爸特地从“风筝之都”潍坊给我带回来一只雄鹰风筝。雄鹰风筝脊背是黑色的,乌黑油亮的双翅展开足足有一米多宽。头颈部位和尾巴是耀眼的白色,钩子似的尖利鹰嘴和锋利的鹰爪是金黄色的。鹰眼锐利,炯炯有神。
终于盼到了“风筝节”,操场上人山人海,可真热闹。我迫不及待地放开风筝线,握着线轴跑起来。风筝晃晃悠悠地飞到半空中,我高兴地喊道:“看,我的‘雄鹰’……”没等我说完,“雄鹰”一头栽了下来。是它太重了吗?怎么飞不起来呢?
李老师和几个同学看到,笑吟吟地走过来。“这只‘雄鹰’太大了!”“一个人放不起来。得有人帮忙举着。”“来,我帮你举着它,你再试试。”说着,李老师把“雄鹰”高高地举过头顶。“跑!”一声令下,几个同学陪着我跑起来。我边放线边拼命往前跑,手中的线渐渐绷紧了,“雄鹰”呼啸着飞上了高空。李老师跟在后面叮嘱:“继续跑,等风筝飞得更高更平稳了才可以停下来!”我拽着线轴继续放线,又快速跑动起来,“雄鹰”也越飞越高,直入云霄。终于,它的身影变小了,稳稳地翱翔于蓝天之上,我放慢脚步,把风筝线交给同学,让他们也过把瘾。
仰头望去,天空有“蜻蜓”,有“燕子”,有“熊猫”……它们上下翻飞,在云中追逐嬉戏。“快看那只鹰,飞得好高哦!”听着同学们的赞叹,我得意极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同学们拽着风筝线迎着春风快活地奔跑,优美的诗句随风飘得又高又远……
有趣的“斗牛”
◎秦 阳
“六一”前夕,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斗牛”活动。
李老师首先讲了游戏规则:全班同学分成两个方阵,每个方阵派出3名同学进行比赛,采用三轮两胜制。双方背后各贴一字,先看到对方背后字者为胜。需要注意:比赛时不能用手。
比赛正式开始。我方洪锐,对方是运动健将志浩。可别小瞧了洪锐,虽个儿小,身子却挺灵活,像小猴子一样。志浩也毫不示弱,一会儿左躲右闪,一会儿饿虎扑食。突然,志浩来了个“声东击西”,假装往左一跳,洪锐紧跟着跳到了左边,志浩趁机腾挪到了洪锐的右后方。洪锐来不及躲闪,被志浩看见了背后的字。第一轮比赛对方率先得一分。
我方同学连连摇头。李老师幽默地说:“莫要气馁!不到最后一刻,难决雌雄!”第二轮比赛我自告奋勇,与对方的王晓对战。我趁她没完全进入状态,竟瞄到了她身后的“一”字。第二轮结束,1∶1平。
决胜局开始了,双方队员如猛牛似的走到场中间。李老师一声:“开始!”别看我方明焜胖乎乎的,上了赛场却生龙活虎。世烁干瘦灵巧,瞪着明焜,随时准备偷袭。谁知,明焜突然在世烁面前躺倒,世烁愣住了。只见明焜一翻身,得意扬扬地大喊一声:“他背后是‘乐’!”接着一骨碌爬起来,“哈哈,我们赢了!”原来,这“碰瓷躺”是他一计啊,真是“兵不厌诈”!
这“斗牛”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啊!
总评
两位小作者分别选取了“放风筝”和“斗牛”比赛的典型活动,生动、具体、有序地写出了活动全过程,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系山东五莲县高泽街道中心小学六·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