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筑梦 探索不止

作者: 杨晓昕

[中国航天精神]

航天成就激励追梦人奋勇向前

航天成就激励追梦人奋勇向前

古人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今天的航天科技是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高科技事业,每个航天成就都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离不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全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勇下先手棋、敢做第一次,奋力攀登世界航天科技的制高点。实践证明,创新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敦煌壁画绘就中国古人的飞天梦,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我国在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航天工程中,始终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深空探测领域达成合作,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包容胸怀。

(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孙占久)

适用话题:创新力量 国际合作 开放与包容 文化融合

[追逐梦想]

探月精神:奏响飞天揽月的壮丽凯歌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探月事业就是一次逐梦之旅。探月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追逐梦想,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挫折不放弃,彰显了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强决心和使命担当。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正是对伟大梦想的不懈追逐,在伟大征程中的不断迈进,追月逐梦的华夏儿女才能勇往直前,展现出“月宫取宝、月轨对接、太空投递”的英雄壮举。

(摘自《党建》作者:郭海军、陈中奎)

适用话题:坚持不懈 勇敢逐梦 自立自强 民族精神 意志坚定

探索突破

惟探索尝试方能成功

惟探索尝试方能成功

在面对未知领域时,人们的认识绝非像照镜子那么简单,一眼就能看清本质、洞悉规律。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摸清核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为提取青蒿素,经历了一百九十多次失败。他们最终都取得了成功。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能获得巨大成功,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一定失败风险,这便是探索尝试的辩证法则。要探索,就避免不了失败,必然要经历崎岖坎坷,但这也迫使我们跳出惯性思维和做法,大胆探索新路径、尝试新方法,干未曾做过的事,吃未曾受过的苦,在经受一次次的失败挫折、困苦煎熬后,最终实现新突破,到达新境界。

(摘自《解放军报》作者:徐伟)

适用话题:探索尝试 勇于突破 科学精神 面对挫折与失败

榜样力量

用知识点亮浩瀚星空

用知识点亮浩瀚星空

成为航天员,也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参加选拔体检期间,我在散步时偶遇杨利伟,好奇地问:“当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他就说了两个字:“学习。”之后,我深深意识到这两个字的分量。入队第一年,我们要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高等数学、航天医学等三十多门课程。知识储备就像盖房子,要一点一点来,没有捷径可走。白天排满课程,晚上写作业、预习、复习,书桌上的台灯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

除了“硬核”专业知识,文学和朗读也很好地陪伴了我们的太空生活。我们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总序,被大家称为“从远方传来的诗意”。平日工作训练之余,我也会看电影来放松身心,尤其喜欢科幻题材的电影。每当看到银幕上的航天员经历,我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共鸣。我一边看,一边回忆自己在太空中的日子。走出电影院,仰望天空,不禁想到自己趴在舷窗口远远眺望地球的情景,心中油然生出对航天事业的热爱,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陶醉。

(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王亚平)

适用话题:热爱与执着 跨学科学习 时间管理与自律

兴趣爱好对个人的积极影响

(以上内容均有删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