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初八上大梁
作者: 陈心仪真快,隔壁张爷爷的两层楼房已经上顶,今天就要上大梁了。在我老家,建新房子上大梁是很有讲究的。
相传古时候,人们由于建筑工具匮乏,想要把又粗又长的脊檩抬到高高的墙脊上,是一件既困难又危险的事。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主人和建房的工人常常要举行一些祈求平安的仪式。随着时代发展,这仪式就演变成了人们建房子时的一种民间风俗了。它的形式和意义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早上七点多钟,张爷爷的新屋前就聚满了人。帮忙跑腿的工人抱着礼炮上了屋顶,东南西北四个角,每个角放上一个礼炮。屋子正中央,放着一挂长长的“满堂红”鞭炮。一根又粗又长的脊檩横立在一米多高的砖墩上,脊檩的两端绑着结实的绳索。上梁的时候,两边墙头各有两个身体健壮、臂力过人的工人,他们必须在鞭炮声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把大梁拉上去。这时候,我们看见一位年长的人站在了脊檩旁,这是上大梁时主要管事的人,我们老家称之为“主事”。主事从怀里掏出一块折叠的红布,从身边抄起一把锤子,梆梆两下,干净利落地把红布的一头牢牢钉在脊檩中间。只是那红布一直折叠在脊檩上,没有展开。主事看看时间,便双手合十向着东南西北四个角鞠躬,然后双手扶着脊檩高声道:“六月初八,八时十八,良辰吉日,天赐东家!”房顶上的工人就跟着大吼起来:“良辰吉日,天赐东家!”主事把嗓门再提高:“梁挑乾坤家业盛,福满豪宅美景长!”房顶上的工人又跟着大吼起来:“梁挑乾坤家业盛,福满豪宅美景长!”主事喊一声“上梁——”,双手一抖,脊檩上的红布一下子展开,“上梁大吉”四个字一下子映入人们的眼帘。围观的乡邻都叫起来:“上梁大吉喽!上梁大吉喽!”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瞬间响起来,我们小孩子的兴奋时刻也到了。屋顶上是浓浓的硝烟,什么也看不清了。忽然从烟雾中飞出了无数个红色塑料袋包着的包子、馒头、糖果等食物。东边、南边、西边、北边,四处都有。男女老少跑过来跑过去,争着、抢着、闹着、笑着,形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大人告诉我们,这是沾东家的喜气,抢到包子馒头的,就会财运大发;抢到糖果的,日子就会甜甜蜜蜜。我抢到两袋馒头,从烟尘中灰头土脸地跑出来。张爷爷一拍我的脑袋:“好家伙,今年准会考好几个一百分哪!”
硝烟散尽,只见屋顶上的脊檩已经稳稳当当地落在墙脊上,那块写有“上梁大吉”的红布在阳光下鲜艳无比。这就是家乡建新房上大梁的风俗,人们不再停留于对劳动平安的祈求,而是在仪式中享受着国泰民安的幸福和快乐。
(指导教师陈祥)
第二自然段写了风俗的来历。
第三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将工人准备、主事钉红布、上梁祈祷、宣布上梁几个环节写完整。
写了“我”的亲身体验,表现了这一风俗带给我们的感受。
画龙点睛之笔,写出风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