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文化:虚拟时空中的文化镜像与社会缩影

作者: 丁可馨

弹幕文化:虚拟时空中的文化镜像与社会缩影0

在数字化浪潮的汹涌澎湃中,弹幕已然成为人们抒发心中之感的即时性平台。这里的我们和远方的他们,共揽一句“人民万岁”,同抒一声“见证历史”,在时光流转中心跳加速,以弹幕为媒介,燃烧着各自的心火。

诚然,弹幕是说话人主体性的生动诠释。海德格尔曾提出“此在共在”的哲学理念,强调个体并非孤立无援地存在,而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自我认知与存在价值。弹幕打破了传统观影的单向接收模式,使我们在发送弹幕的瞬间,将个人的主观意识融人虚拟的公共空间,与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在珠海航展的弹幕海洋中,每一个弹幕都饱含着人们对“见证历史”的激情。其中“我们所见证的历史,也是我们所创造的历史”这一个弹幕,更是真真切切地搅动观众的心魂。这些弹幕宛如思维的火花,在虚拟的时空中交织成一张复杂而精妙的意识网络,让我们在其中找到与他人的联系,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在”,进一步拓展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与边界。

另一方面,弹幕是社会资本的新型载体。社会资本理论着重强调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联系对个体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弹幕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场域,人们通过弹幕互动建立起一种隐性的社会联系。B站的年度弹幕‘接”,折射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求。在一个个“接、接、接”的回应中,形成了一种基于共同情感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不仅增强了观众之间的凝聚力,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注人了力量。

然而,弹幕也并非尽善尽美。其匿名性可能引发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最终造成如网络暴力、恶意攻击等后果,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虚拟社交场域的和谐氛围。而弹幕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去芜存菁的过程,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的同时,需要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规范弹幕文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精神追求与社会进步。

弹幕,这一虚拟时空中的文化镜像与社会缩影,以其独特的方式,映射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心理需求、社会关系与价值取向。它是技术与人文的交汇点,也是哲学思考与社会观察的汇聚地。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类精神的持续探索,我们必定能在弹幕的平台上“见证新的历史”,迎来互联网新时代的风清气朗。

指导教师:冯秀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tg2025040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