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边的那株枯荷
作者: 肖博于人类而言,自然灾害是惊心动魄的;但于花木而言,一日的暴风雨便可使其折腰。
爸爸喜欢侍弄花草,我对此极不理解,因为有些花儿比人还难照顾。我对爸爸的那些花,只有在春夏时才会特别留意,因为那时的它们模样最美。而到了冬日,那些枯黄的残叶让我提不起任何兴趣。为了美观,我曾不止一次地提议换成盆景,爸爸却总是沉默不语。直到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一位叔叔家做客,才让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夏日阳光毒辣,塘中的荷叶却展开宽大的叶子,任阳光暴晒。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夜色渐浓,我们决定在此留宿。伴着淡淡的荷香,我香甜地睡了一晚,第二天清晨,眼前却是荷叶残败、茎干断折的场面,尽管如此,水中的它们仍是独特的一景。
溜达了一圈儿,我竟有了个惊人的发现:池边石缝里冒出了一株极小的荷花。这里没有肥沃的泥土,阳光难以触及,土壤无法滋养,风雨可以肆意地欺凌它。它虽没有粗壮的茎杆和艳丽的花朵,可昨晚的风雨并没有打败它。叔叔告诉我,这荷花是前几年才发现的,由于它太瘦弱了,请人清洗水草时才发现它。它就那么挤在石头缝中,晒不到太阳,吸收不了养料,可它却开花了!叔叔越说越兴奋,我却感慨不已,这株荷花,轻轻一碰就会折断,但它带给我的力量却是震耳欲聋的!风雨打击下的荷花,从来没有放弃过向上攀登。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养的花渐显颓势,我把它们挪到光照充足处,它们若有心绽放,总有千般机会、万种可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正逢盛世,更应不负这大好时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愿我们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点评
习作借物抒情,从池边石缝中顽强生长的荷花切入,以小见大,先描述了自身对花草态度的转变,再着重刻画石缝中的荷花于困境中绽放的坚韧,结尾升华至新时代青少年应奋发向上,过渡自然,蕴含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者系湖南隆回县七江镇鸟树下中学七(2)班学生,指导老师: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