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切忌“高大上”

作者: 吴小进

写作误区

所谓人物形象“高大上”,是指在塑造人物时,过分追求主人公必须形象高大,胸怀宽广,是没有缺点的完美之人,这样的人物其实不符合生活的真实。脱离生活实际,所刻画的人物便只能是浮于表面的“脸谱化”人物,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题亮相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对我们的善意,还是我们对别人的善行,都温暖和感动着每一个人。

请以“身边的善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病文在线

身边的善良

初春,一抹寒冷的空气与温暖的阳光交织,绘成一幅春日农村独有的画面。①

“快起床,要迟到啦!”妈妈拍一拍手,把我从温暖的被窝里拉出。我迅速地起床,洗漱,临走时,妈妈急忙叫住我:“早晚温差大,你有些咳嗽,这些感冒药带好,记得吃。”妈妈边说边帮我把衣服理好,书包整好。“好啦,我知道了。妈妈,你也要注意保暖啊。”我边回答边骑上车,回头望去,妈妈仍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目光安静、热切。②

到了学校,我打开书包,发现各种药应有尽有,板蓝根、感冒通、感康片……看着一盒盒感冒药,我心里暖暖的。③

开始上课了,第一节是吴老师的语文课,但他有些状态不佳,似乎感冒了。我忽然想到妈妈一早给我备好的药品。下课后,我拿出一盒感冒药递给吴老师:“老师,您是不是感冒了,我这里带了些药,您吃一点就好了。”“谢谢你!”吴老师冲我笑了笑。④

“哈哈哈……”不知怎的,台下响起了一阵哄笑声,“你这是在拍老师的马屁吗?”同桌笑着走过来,却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哟,好疼啊!”“你没事吧,有没有哪里伤着?”我关切地询问。“也没多大事,谢谢,刚才那些话……对不起!”她不好意思道。“没关系,多大点事啊。”我原谅了她。⑤

放学了,走出校门,“啊嚏……”我打了个大喷嚏。“没事儿吧,药吃了没有?”妈妈着急地问。“没事的,我只是有点冷。”我笑了笑,妈妈满脸慈爱地握住我的手,哦,她的手也好冷。我连忙说:“妈妈,我帮你捂捂吧。”⑥

夜晚,最后一颗星没于黑暗,与黑缎般的夜幕相交汇,了无痕迹。⑦

①开头的环境描写过于突兀,应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全文张本,渲染气氛。

②妈妈对“我”的关爱很细微,但开头骑车去学校,结尾又写妈妈来接“我”,前后不一致;且洗漱细节与主题无关,建议删去。

③这里写妈妈给“我”带这么多药略显啰唆,且准备得有点“过分”,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④吴老师带病上课,“我”很关心他,这里的细节可以再深入一些,从而体现“我”心思的细腻。

⑤同桌嘲笑“我”后摔倒的桥段设置有趣,但应如何处理?若直接原谅,显得有点“刻意”,且人物形象不够立体。

⑥放学后给妈妈“捂手”的情节设置得过于简单,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⑦结尾的环境描写较为突兀,修改时建议联系上文,卒章显志。

1.内容部分失真,故意夸大形象。孩子感冒,妈妈“胡乱”塞那么多药,不符合生活实际,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没有丝毫作用,反而有损形象。

2.故事设计直接,人物形象平淡。同桌嘲笑“我”后摔倒,“我”选择直接原谅,叙述过于草率;帮妈妈“捂手”的细节也缺少一定的过渡与铺垫。

3.前后情节不通,部分细节冗余。早上骑车去学校,放学妈妈来接,前后表述不一致;且有些事情、细节与主题无关,建议删去。

4.环境描写不当,缺乏烘托铺垫。习作开头的环境描写没有聚焦重点,“空气”与“阳光”如何交织?结尾显得突兀,没有为表现人物作好铺垫。

化蝶之作

善,从小事做起

◎卢季蒙

天,阴沉沉的,虽是雨水节气,立春也已过半月,但依旧乍暖还寒。(写“冷”为感冒作铺垫,写“暖”为主旨埋伏笔。)

“快快快,蒙蒙,上学要迟到了!”妈妈一边催促着我,一边推出电动车。我把头缩进脖子里,拉起棉服的大帽子,坐上车,靠在妈妈的背上。一路上,风雨不断往脖子里钻,总算按时到了学校。“把这个带着,书包里有热水,记得吃。”妈妈把一包感冒冲剂塞给我,叮嘱了几句就上班去了。我紧了紧衣领,赶忙往教室奔去。

“咳,咳,咳……”近日感冒的人不少,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起立!”“同学们,咳咳……好!”坐下一看,老吴也戴着口罩,是不是也“中招”了?老吴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平日里尽见他备课、改作业、批作文,到他办公室,总能见他一头扎在书堆里,忙这忙那的;晚上回到家,还得给我们修改、打印作文,推荐报刊发表,不知道他最近是不是又熬夜了?我坐在前排,透过镜片,发现老吴的眼眶里充满血丝。“最近天气忽冷忽热,感冒的人增多了,同学们要注意身体,按时休息,积极锻炼,增强抵抗能力,咳咳……”唉,看来老吴也没有幸免啊。(小作者观察细腻,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正因如此,孩子也懂得关心老师,这属于正衬)一摸口袋,早上妈妈给我带的感冒冲剂还有两袋,我悄悄地摸出一袋放到讲台上。老吴瞧见,笑着冲我点点头,看得我的心里暖暖的。(与上文呼应,冷与暖的对比凸显了主旨。)

下课了,老吴刚准备离开,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桌上的感冒冲剂朝我晃晃,“谢谢你!”我连忙摆手,“不客气。”同桌燕捅捅我,“哈哈哈,你这‘马屁’拍得……”她笑得前仰后合,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连声嗫嚅着:“没,没……”。(语言、神态等描写写出了“我”此时最真实的心理)“扑通——”也许是笑得太忘乎所以,同桌一下子重重地摔倒在地。我连忙去扶她,“怎么样,摔伤了没有?”“哎哟,轻点,这儿疼。”她揉着腰和屁股道。“送你到医务室吧。”我将她搀扶进医务室,“怎么了?”医生问,同桌的脸一下就红了。“老师,她运动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您给看看吧。”检查后发现没什么大碍,医生给她开了点药水,让我给她揉开。“对不起!”她低声说。“下次运动注意点。”我大声道。(懂得替别人遮掩,不落井下石,这是反衬。)

放学后,雨过天晴,但还是有些冷。(再写环境,呼应上文,为下文张本)妈妈已在校门外等候。“怎么样,蒙蒙?药有没有喝?好点没?”一看见我,妈妈忙伸出手,朝我额头上摸去。妈妈的手冰冰凉,我的头一缩,不由得打个了寒战,身子也哆嗦起来。(妈妈伸手摸额头,感知妈妈手冷,情节发展自然)“好多了。不过,妈妈,你的手好冷啊!”“宝贝,对不起,我来得急了,天冷,没来得及戴手套。”妈妈缩回手,一脸歉意道。我一把拉过妈妈的手,反复地摩挲着,不断地哈着热气。妈妈的这双手好粗糙啊,厚厚的老茧,刮的我手生疼,有的地方都干裂了,生着许多肉刺。“不冷,没什么。”妈妈刚要缩回手,我一把拉过,放入我温暖的棉服里,妈妈别过脸,似乎在悄悄地忍着泪。(写了妈妈的手的细节,表现出女儿的懂事,“拉”“放”等动作真实动人。)

只要人人都能积小善、出份力,我们的人生将变得更加光彩明亮,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和谐美好。(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江苏东台市富安镇富东学校燕喃文学社】

升格点评

1.细节温暖,主题突出。升格文写“我”上课时看到老师感冒后,悄悄递感冒冲剂;下课同桌嘲笑“我”时意外摔倒,“我”却选择原谅送医;放学后给妈妈捂手,温暖母亲的心,这三件小事皆聚焦了人物品质,彰显了善良的主题。

2.运用组合法,构思巧妙。升格文运用“组合”的方法,将三件暖心的小事巧妙地安排在一天内发生,合情合理;同时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品质,卒章显志,令人回味。

上一篇:
下一篇: 《你好,李焕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