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他文之长 写精彩之作

作者: 吴应海

写作指引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学习仿写”。模仿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写作也是如此,不少名家在初学写作时,就是从仿写开始的。本单元写作实践要求同学们从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中,选择一篇散文进行仿写,比如鲁迅的《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相信只要同学们掌握了仿写技巧,就能仿照他文之长,写出自己的精彩之作。

写作导航

作家钱锺书说:“善用仿写不亚于独创。”何为仿写?就是借鉴优秀作品在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特色,进行写作训练。由于仿写可以帮助仿者迅速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为许多初学写作者所青睐。那么,如何进行仿写呢?

方法一:选择优秀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我们去仿写?当然是写作特色鲜明、技巧运用恰到好处的文章。从这一角度看,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首选,因为课文都是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比如,鲁迅的《社戏》,围绕“看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构思全文,线索明了,文脉清晰,值得写作者学习借鉴的地方非常多,就是非常好的仿写对象。又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内容激情四射,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非常精彩,只要认真进行仿写,就会从中学到许多的写作技巧。

当然,除了课文外,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好文章,也可以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仿写。

方法二:挖掘写作特色

范文中的写作特色,就是我们进行仿写的“点”。只有挖掘出这些“点”,仿写才能顺利进行。一方面,可从结构上去寻找。比如,文章是否运用了倒叙、一线串珠、镜头切换、首尾呼应、总分等结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从写作技巧上去寻找。既要看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语言是否幽默风趣,有没有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也要看表达方式上的特色,比如是否叙中有议,有没有让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更要看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比如有没有运用象征、衬托、对比、联想、伏笔照应等方法,是否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以“背影”为线索来记事抒情,如果仿写这篇文章,一线串珠法便是很好的仿写点。又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文中有多处精彩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仿写时,我们可以学习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

方法三:用心进行仿写

一旦选择了合适的仿写点,最好不要急于动手。一方面,要对准备仿写的内容再进行一下研究,看看它都具有哪些特征,有何表达效果;另一方面,要精心选好素材,认真进行构思,打好腹稿后再动笔,在仿写结束后,不妨进行二次修改,以确保仿写到位,仿出精彩。

比如,我们仿写《安塞腰鼓》中“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打鼓时的场面。初看,“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领起的五个分句形成排比之势;再看,每个分句内部又是一个精彩的比喻句;如果再深入分析,会发现,在每个分句中,修饰本体的词语“急促”“飞扬”“蹦跳”“闪射”“强健”等用得非常准确生动。只有分析到这一层,仿写才能真正做到惟妙惟肖。

佳作展示

看 戏

——《社戏》仿写

钱媛媛

在我们家乡,老人做大寿,有请戏班子唱戏的风俗。太奶奶马上就要过九十岁生日了,于是爸爸在和同族的几个兄弟商议后,决定请红花班来唱大戏。红花班的演员们嗓音清脆甜美,扮相漂亮,所以远近闻名。

在一大家子人的热切期盼中,太奶奶的生日终于到来了。下午两点,戏班子早早就赶过来了。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众人就在一块空地上忙开了。大家先是把一箱箱道具搬下卡车,然后又相互配合,搭建起了一座非常气派的舞台。接着,有的忙着试灯光,有的忙着调音响,经过近两三个小时的紧张忙碌,一切准备就绪。随后,一幅巨大的“百寿图”被打在幕布上,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是最高兴的,大家围着舞台奔跑着,欢叫着。

吃完丰盛的晚餐,拜过寿星,演出就要开始了。这时,空地上已经坐了很多乡邻。不知什么时候,演员们已化装完毕,一个个全都变了模样。我们赶紧找了座位坐下来。不一会儿,舞台前就坐满了人。

主持人首先祝太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福的话刚说完,大幕就徐徐拉开。首先演的是《福寿图》,又名《三子争父》。这是每场祝寿戏必演的剧目,剧情围绕一幅“福寿图”展开,过程曲折生动,妙趣横生。大人们百看不厌,我们小孩子却不感兴趣。大家看了一会儿,便跑到后台去看热闹。

《福寿图》唱完后,接着演的是《封神榜》,观众们都被精彩的剧情吸引住了。我一边看演员的表演,一边用眼睛瞄着舞台旁边电子屏上滚动的台词,忙得不亦乐乎。再看旁边的小伙伴,也都一个个伸长了脖子,陶醉其中。不知不觉,几个小时便过去了。当主持人致闭幕词时,大家还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

人们陆续散去,我们几个小伙伴帮着把塑料凳归拢后,便去看演员们卸装。不一会儿,戏班子便完成了整理工作,乘车去了镇上的旅馆。第二天下午,他们还要再演一场。

我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因为爸爸告诉我,第二天要演《杨家将》和《孟丽君》,这两部戏都是我喜欢看的,真希望那一刻马上就到来。

名师微点评:

小作者仿照《社戏》一线串珠的写法,以“看戏”为线索,记叙了看戏前“我”的渴望、演员们的忙碌,看戏过程中众人的陶醉,以及看戏后“我”对第二天演出的期盼。文脉清晰,细节鲜活,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妙笔生花

从自己读过的名家作品中,选择一篇写作特色鲜明的千字文,进行仿写。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600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