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有道,论证合理
作者: 李小慧【写作指引】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论证要合理”。本单元的写作目的是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统一,论证严密。
【写作导航】
合理论证,就是用恰切而典型的论据,构思合乎逻辑的论证结构,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建立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联,鲜明而有力地证明观点。
一、合理安排论证结构
论证要合理,首先要在整体上建构一个清晰合理的论证思路。立论文和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种。
立论文: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证明论点)——解决问题(总结)
驳论文:树靶子(摆出对方论点)——射靶子(批驳对方论点错误)——立观点
比如,《怀疑与学问》一文,先摆出论点:学则须疑;再解释概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和为何需要怀疑的精神;最后倡导“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框架的运用。
二、熟悉分析说理方法
初学写议论文,同学们不会合理论证的表现在于,不懂得分析论据,叙议脱节。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因果分析法。在论证论点时,可以在叙述事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标志性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结果……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缘其……是因为……,……固然……是因为……
例如: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果分析)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突出论点)(节选自《努力与成功》)
2.假设法。即在列举事实论据后,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标志性关联词有:如果……不是……,假如……就……,倘若……就……
例如: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提出话题)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名言论据)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假设论证)
(节选自《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归纳法。即在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后,对其进行归纳,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回扣深化论点。标志性词有:这些事例……,总之……
例如: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归纳分析,突出论点)
(节选自《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当同学们关注了材料和观点的契合点,能运用“因果分析法”“假设法”“归纳法”这三种说理方式进行分析,而不再是用观点和例子之间进行简单叠加时,大家就已经掌握了写议论文的方法。
努力会说谎,但努力不会白费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中学 袁旭希
有人说,失败意味着你还不够努力。对于这个说法,我不认同。
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并不会白白消失,但它的结果——成功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当下结果而付出的努力或许不会立刻体现出来作用,当量变引起质变时,我们努力的成果才终于体现。
古人云:功不唐捐。《诗经》又曰“玉汝于成”。对这两条箴言,我都深以为然。我们如璞玉,而一件件的努力,有如刻在身上的锐石,使我们在成功路上不断打磨自己,玉成,则功就。不够努力,是一句片面的论断,也许我们在琢玉时,使用的工具不那么合适,或是使用的手法不那么恰当,因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多去考虑并探索成功的不同答案,就是我们对“失败意味着你还不够努力”的最好驳斥。
那成功的真正答案是什么呢?成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诸葛亮秉刘备遗志,六出祁山欲北伐曹魏,但最终病逝五丈原;拿破仑四处征战建立起法兰西帝国,骁勇勤勉,也惨遭滑铁卢之败。可以说,诸葛亮和拿破仑的失败是不够努力吗?厚重的史书及无数后人的评价已然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竭尽全力去奋斗,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也可能面临的是失败。
从我们自身来探讨,首先,失败可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有时目标不对,努力就只是盲目的付出。因此努力时,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失败中积累经验,走向成功。其次,努力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动力的支持。法国作家沃维纳格曾说:“无目标的努力,就犹如在黑暗中远征。”成功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且有强烈的动力去支撑。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目标不够清晰,或者缺乏内在的驱动力,这就是空努力、白做工,结果也是以失败告终。
除此之外,失败并不意味着先前所付出的努力应该被全盘否定。是否足够努力这本身就是人力难以衡量的。如果我们陷入到单一的归因误区,每次失败都简单地认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这样诚然具有励志的意义,但也会使我们陷入迷茫——“到底怎样才算是完全努力?”
总之,努力不会白费,面临失败时我们不能片面、绝对地认为是自己足够努力,进而认为已付出的努力毫无价值。每一次失败所积累的努力和经验,都能帮助我们成长,进而最终收获成功的果实。
名师微点评:
这是一篇驳论文,用反证的思路,运用各种说理分析方法,批驳了“失败意味着你还不够努力”这个观点,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 妙笔生花 →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请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