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搭建框架,用情丰盈内容
作者: 张美宁● 写作指引 →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学写故事”,本单元的目的是通过写作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将故事叙述完整,并通过故事刻画出人物的特点。适当发挥联想和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写出情节波澜,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同时,能够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生活、生命的思考。
● 写作导航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时曾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在写作时,若能学会讲故事,必然会化贫乏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锦囊一:胸中预先有丘壑,文章必定有首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做事,其实,作文也是如此。但凡好的文章,固然多有自出机杼的筋骨,有一气呵成的气势,但又有作者思谋已久,斟酌再三的产物。
构思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结构的完整。做事要善始善终,写文章也要有头有尾。否则,匆匆收尾,造就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烂尾楼。当然,叙事的角度、情节的波澜,也是我们需要认真选择的。
同样的故事,角度不同,效果迥异。
余华最初写《活着》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而抒情,但写了大概有一万多字以后,他发现自己写不下去了,于是他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来写,让福贵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收效奇佳。
同样的故事,平铺直叙地讲,寡淡无味;波澜起伏地讲,兴味盎然。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无人生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吸引得读者欲罢不能。但这个故事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你,犯罪分子是如何谋划并实施犯罪,其他人又为什么被害,那这个故事的可读性就降低了很多。
因此,我们在写作故事时,首先要做好整体结构的谋划,要确保故事结构的完整性,有头有尾;同时,还需要注意叙事的角度和情节的波澜,让故事能够吸引读者。
锦囊二: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须教自我胸中出”,可以理解为写故事要“真”,“切忌随人脚后行”可以理解为写故事要“新”。
这里的“真”,并不是说写的人和事一定是自己真实的经历,或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而绝对不允许联想、想象和夸张。事实上,很多杰出小说所写的故事都是作家天马行空想象的结果。但我们在阅读时,却丝毫感觉不到虚假,反倒会沉醉于故事情节中。
这里所说的“新”,并不是特意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为了新而新;而是要新颖鲜活,不让读者感觉到陈旧死板。
怎样才能塑造有血有肉,丰富饱满,真实新鲜的人物形象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认真观察,丰富生活积累;阅读是积累的主要途径,我们需要积微成著,丰富语言积累;思考是文章深刻的根基,我们需要研精覃思,丰富思想积累。
锦囊三:好诗不过近人情,天马行空自在行
有人说,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说明情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饱含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好故事,才能打动一个又一个的读者,成为感人至深的佳作甚至是经典。《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怀念;《美丽的颜色》中,艾芙·居里对于母亲的赞美、敬仰;《孔乙己》中,鲁迅对于孔乙己的同情和哀叹……这一切都饱含真情,也正因如此,这些文章才具有永恒的魅力,代代相传。
当然,好故事有时候是需要我们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的想象可以给原本平淡的素材增加绮丽的色彩,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我是一块铺路石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八年级(13)班 黄柯婷
前年秋天,我被铺在一所幼儿园的院子里,这是我第一次派上用场。我是一块铺路石。
明亮的教室,温馨的寝室,宽阔的活动场地,绿茵茵的草坪……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清晨,蹦蹦跳跳的孩子、和蔼可亲的老师从我身旁走过;课间,孩子们的欢歌笑语、老师们的精彩讲述让我陶醉;放学时,校门外家长们张望的神态,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家长们热切的呼唤,孩子们欢乐的回应……
“爸爸妈妈,你们要早点儿来接我哟!”
“爸爸妈妈,我会想你们的!”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
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声音和爸爸妈妈脸上的笑容融合在一起,像温暖和煦的春风,多么美好的一幅画!
去年秋天,因为校园要改建,我被拆下来铺在了一所敬老院的林间小道上。这里生活的节奏很慢,安静得让人觉得无聊。我每天只能听听爷爷奶奶们聊天儿,除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很少看见年轻人。这里的环境,安静优美,和幼儿园完全不同。
老人们坐在院子里,也像幼儿园小朋友那样向外张望,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互总是喋喋不休地讲着儿女们的故事,时而微笑,时而沉默。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祥和而温暖。
“孩子,最近忙不忙啊?别累坏了。”
“孩子,身体好点儿了吗?小孙子还乖吧?”
“孩子,你忙你的,我在这儿一切都好!”
老人们在电话里喃喃地说。
这些老人满含欢喜的声音和他们期待的眼神融合在一起,像微凉萧瑟的秋风,多么深情的一幅画!
幼儿园外和敬老院内都是家长,一个向内看,一个向外看,看的都是自己的孩子。
名师微点评:
本文以铺路石的经历感受来反映世间人情冷暖,视角独特,语言顺畅。在两段相似又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反映了社会主题,耐人寻味。
● 妙笔生花 →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书包、校服、手机;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事或物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请以“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