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悟净拜师险历

作者: 黄姝桦

我生得一头红蓬发,瞪得一双圆灯眼,长得一张蓝靛脸,自小生来神气壮,少时闯荡过乾坤,得玉皇大帝青睐,亲口封为卷帘将。本该平步青云,无奈瑶池宴失手打破琉璃盏。一朝被贬流沙岸,为将功赎罪,观音命我在此等取经人,护其西行。

我遵观音之意,在流沙河底等候。一日,我饥饿难耐,出河觅食。方从河底钻出,本想去岸上洞中歇息,不料,一抬眼,便见一形似猪的和尚,举着一钉钯,冲我挥来。我躲闪不及,只得抽出降妖杖将钯架住,那和尚挥得好生猛,钯头径朝我的头劈来,我大骂一声,举着宝杖与他大战二十回合。正当我与那猪和尚打得难解难分时,忽听到耳后传来棍棒破空之声,我仓皇逃入水中。竟是孙悟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泼猴怎的也来此?我定不是他的对手!

正当我痛饮一壶茶,仍惊魂未定之时,又听得有人推得水响。我气急起身,见那猪和尚执钯推水,波涛澎湃的水流,惊得水中小妖四处窜走。我怒喝道:“扰我流沙河者,必死!死猪和尚哪里走,看杖!”我举宝杖对着那猪和尚猛挥:“哼,你敢行凶到我门,今日肚皮有所望。”“你这泼物,全没眼力,吃你爷爷一钯。”那猪和尚大骂。

在我的地盘挑衅我,看死!我将宝杖着头抡起,汇成一股巨流,朝猪和尚砸去。那猪和尚渐渐不敌,直奔岸上,我心中冷笑,顺势追去。举杖正要朝那猪和尚背上挥去,眼角余光瞥见那泼猴正举棒朝我袭来,我只好翻身潜入水下。

本以为一晚上水中安稳了,他们一行会放弃渡河,怎料次日我方睡醒,便见那猪和尚执钯又来。我怒火中烧,举杖挥向那猪和尚天灵盖处。“我这宝杖原来名誉大,是吴刚伐下,又经鲁班之手制造。看你那个锈钉钯,只能锄田与种菜,哈哈哈!”“你这妖怪莫胡言,且莫管什么菜,只怕一钯下来,到老也是破伤风!”

我丢开架子,与猪和尚纠缠在一起。见他再次佯败逃向水面,我并未追他上岸,潜回水底。

连着几个时辰,水面平静,我心道:“不知这妖猪、泼猴上哪去搬救兵?”趁着片刻喘息之时,我指挥虾兵蟹将,严阵以待。

片刻,水面突然传来叫唤声:“悟净,悟净。”竟是菩萨身边的木叉行者来寻找。我谨记菩萨旨意,顾不得岸边持棒泼猴,急翻波伸出头,方知猴王一行竟有我等的取经人。我忙拜了师父、师兄,取下颈上的骷髅与木叉行者给的葫芦,按九宫结做了法船,渡师父、师兄们过了流沙河。

我等了师父五百年之久。为不再受飞剑穿胸之苦,为再回天庭,我必然要与大师兄、二师兄一道,护送他西行。

本文改变了叙述人称,以沙悟净的视角开启故事。开篇是沙悟净的自我介绍,外貌与经历一望而知,激发阅读兴趣。情节的取舍,符合叙述视角的限定。借助沙悟净视角的便利,丰富了人物动作、心理描写。语言简练而有文言韵味,叙述流畅自然,故事情节波澜而完整。“必死”“看杖”“看死”的语言句式,直观地体现沙悟净暴虐的一面。结尾处“再回天庭”“必然”的执念,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多面,让人不禁期待后续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