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新色,唤新意,发新声
作者: 陈杨平陈杨平,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诸暨市“教坛新秀”。曾获诸暨市“风荷奖”“优秀导读员”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获诸暨市初中语文教师素质比武一等奖,获诸暨市青年教师规划大赛一等奖、诸暨市学科知识大比武一等奖,多篇论文获诸暨市一等奖。
创新是写作的生命,也是文章的生命。
创新首先是突破思维障碍。将大多数人司空见惯的东西,通过联想和想象,以违背常理的方式对其加以合乎情理的变形、处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等;也可以通过重组法,将旧材料进行重组和加工,使之具有崭新的意义。
其次,还应关注叙述的创新,如叙述的顺序和视角。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以顺叙的方式把叙述时间浓缩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然后通过四次巧妙的插叙,回顾十多年间发生的事情,使得叙事凝练精巧,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文章也更新颖别致。
最后,语言创新是实现创意写作的重要途径。比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写道:“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将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这样的比喻很少见,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还鲜明地表现出小草经过冬天的长眠后,呈现出的生命的活泼和蓬勃的力量。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中外名家的文章,感受通过思维方式、叙述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创新带给作品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