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鹅织毛衣,不是因为它们怕冷
作者: WeLens给企鹅织毛衣,已经成为一项有20多年历史的传统。
一切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澳大利亚菲利普岛附近的一次石油泄漏事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蓝企鹅栖息地,这里生活着大约4万只小蓝企鹅。每天黄昏时分,成千上万只小蓝企鹅从海中返回陆地上的巢穴,形成了一种名为“企鹅归巢”的自然现象。
对小蓝企鹅来说,皮毛被泄漏的石油覆盖,就像身上粘了口香糖。这些油不仅会使它们的羽毛粘在一起,让原来的羽毛和绒毛层失去防水和保温的效果,降低企鹅在水里的浮力,也会使啄羽毛的企鹅中毒。
面对这些情况,当地的救援人员想出一个解决方案——给企鹅穿纯羊毛材质的毛衣,保暖的同时,又能防止企鹅误食石油,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石油。
于是,经过研究,1998年,岛上诞生了第一批“穿毛衣的企鹅”。救援人员给沾上石油的企鹅穿上毛衣后,会把它们送到菲利普岛的野生动物诊所等待被清洗。在等待的过程中,毛衣作为一种屏障,可以防止企鹅用喙接触沾满石油的羽毛。而在企鹅们的羽毛恢复正常之后,会被重新放归野外。毛衣其实只在救援过程中使用,并且是一次性的。
由于需要帮助的小企鹅数量很多,当地的企鹅基金会发起了一项名为“为自然编织”的公益活动,开始向全球的网友求助,并附上了相应的规格要求:领口宽度大约为8.5厘米,袖口为4厘米,腰围约为11厘米,均为未拉伸情况下的平铺长度;仅限羊毛材质。
这引发了一波为企鹅织毛衣的热潮,小企鹅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济毛衣。
不过,这中间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争议。
鸟类保护组织在另一起石油泄漏事件后的织毛衣热潮中指出,如果在救助环境中配备加热灯,企鹅其实并不会过度啄毛。此外,尺寸不合适的毛衣还可能会压迫企鹅,或使其粪便沾在皮肤上,造成永久性脱毛。
这些争议让更多人知道,给企鹅穿毛衣或许并不是唯一的救助方法,也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另一边,企鹅基金会收到的毛衣里有许多不符合尺寸,或者加上了不利于企鹅活动的装饰。为了不辜负每位编织者的好意,他们开始将这些“不合要求”的毛衣套在企鹅玩偶上。
从此,企鹅毛衣开始走向新的方向。
2024年,企鹅基金会发起的“为自然编织”活动有了新的要求。这次织毛衣的对象不是企鹅,而是企鹅玩偶。
“为了继续筹集重要资金以支持企鹅基金会,我们很高兴收到编织的毛衣。这些毛衣将被用来装饰我们零售商店中售卖的毛绒企鹅玩偶。任何吸引眼球的风格都很棒,因为它们对游客来说是很好的纪念品。”售卖所得的资金,会直接用于企鹅和野生动物的康复以及研究。
现在,因为毛衣不再给企鹅穿,基金会取消了对于毛衣必须是纯羊毛的限制,而且表示,可以添加纽扣、领结和任何闪亮的装饰。
企鹅本不需要人类的衣服,人类能为这些生灵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护它们生存的家园。
(紫陌红尘摘自微信公众号“We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