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是回忆的压缩袋

作者: 宋元明清

气味是回忆的压缩袋0

晚自习,批改完全班的语文作业后,疲惫瞬间爬上脊骨,快把我的腰压断了。课代表是个女生,扎着两根马尾辫,通常文静地坐在第一排听课,那晚却一反常态,替我维持班级纪律。我知道她是看我身体不舒服。课间,小姑娘扭捏地跑过来对我说,她妈妈说喝菊花茶可以消火气。看我微笑着接受她真诚的提议后,小姑娘又风风火火地跑开了,身上仿佛沾着九月凛冽的菊花香。

班里有不少学生在校住宿。晚自习放学后,我领着他们回宿舍,队伍拉得很长,偏偏就有两三个调皮捣蛋的男生不听话,在队伍末尾打打闹闹。我板着脸,男生们却浑然不觉,跟在我屁股后面叫唤:“老师!晚自习放学后空气很甜,像棉花糖!”

放学后的空气里有棉花糖的味道。

我觉得这句话很新奇。小孩子的脑子里总有这么多鬼点子,不爱上晚自习,却说放学路上有自己喜欢的气味。

我表面上不为所动,冷淡地回应道:“可能是从隔壁街区卖爆米花的摊贩那儿传来的。”

学生很失望,又小声问我:“老师,您真的闻不到吗?一天中的每时每刻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

真的能闻到吗?

“回忆,其实就是人在回味气味。”我最认同这句话的时候是在高中。高中三年,日日夜夜被成堆的功课挤压着,所有同学的精神都高度紧绷,我也不例外。最辛苦的一次,是我感染了流感,一整天都没精神,但为了不耽误功课,还要带病上学。

那段时间,唯一让我感到放松的时候,是观察从课桌旁的窗外斜伸进来的一枝广玉兰,它不断地生长着,不问前路几许。

为了尽快恢复健康,我一滴不漏地将一包包中药喝进肚子,喝完后,鼻尖却意外萦绕着广玉兰的花香。

后来,我对于学生时代最深刻的回忆,就是嘴里苦涩的中药味与清新的广玉兰花香。嗅到花香的下一秒,我便如置身高中教室一般,重回那段两眼一睁就开始刷题的日子。

我的学生们还只是初中生,在他们那个年纪,很少会回忆过去。我希望他们在积攒气味时甜蜜多一点,负担少一点。

六月,栀子花开,我最难割舍的是离愁。

课代表要跟随做生意的父母转学去福建。小姑娘不愿意开欢送会,离别的消息只偷偷告诉了我。我特意送她一张写有“最佳课代表”的奖状,这奖状是我作为老师对她最大的肯定。

没想到,之后小姑娘转学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全班都知道了。六月,蝉鸣与盛夏的主题从来都不是团圆,而是泪水。教室里传出呜咽声,我站在门口才真正闻到男生形容的空气中的味道,这次是咸湿的,浓郁得化不开的离愁。

后来,我教过许多学生写作文,总会特别提到,要描述一种情绪,就一定要把这份情绪抽离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不可触摸为可触碰,让笔下的文字充满生命力。

“举个例子吧!老师。”

比如?比如沁着关心的菊花香,自由无束缚的棉花糖的甜,饱含斗志的广玉兰花香,离愁别绪的咸湿味……

(本刊原创稿件,豆薇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