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岔路口,我和你一样忐忑
作者: 本刊编辑部五月的风裹挟着初夏的燥热,校园里凤凰花初绽,黑板上的倒计时牌却已悄然翻至两位数。晨读时总忍不住偷瞄倒计时牌,粉笔写的数字被值日生擦掉又改写。桌角的咖啡渍盖住了用涂改液写的“杀进重高”,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凌晨两点晒出刷完的“五三”,配文“卷不动了,但不敢睡”。这个五月,我们都在经历一场雨季。
想要告诉你的秘密
年级第一也会在厕所隔间哭
上周去老师办公室抱作业时,听见学霸在厕所隔间里抽泣:“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我不会痛?”原来那些看似完美的人,校服袖口上也有被眼泪洇开的墨水渍。
比参考答案更重要的是——
食堂阿姨多给的半勺土豆烧肉。
跑操时,有人假装系鞋带等你赶上队伍。
晚霞染红整张模拟试卷时,全班自发响起的“哇——”。
我们比想象中更坚强
那天数学老师突然说:“你们知道吗?去年有个学生把答题卡涂串行了,现在却在非洲拍纪录片。”教室里突然很安静,我听见窗外的蝉鸣混着书页翻动的声音,像某种隐秘的掌声。
那些说不出口的害怕
课桌在摇晃,像我的心跳
数学课走神时突然被点名,粉笔灰簌簌落在草稿本上,那里还画着昨天和同桌设计的“毕业旅行计划”。
晚自习传的字条被班主任截获,上面写着:“要是中考后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了,怎么办?”
妈妈深夜端来的热牛奶在桌上凉透,手机相册里满是没来得及整理的错题照片。
我们不是脆弱,只是太累了
早读课盯着英语单词,视线突然模糊——原来不是困,是眼泪砸在了书上。
在食堂排队时,听到有人议论上一次的月考排名,手里的饭团瞬间没了味道。
体育课自由活动时躲进器材室,给闺密发语音:“感觉自己像快要断掉的橡皮筋。”
刷题App的完成音效格外刺耳,仿佛时间在耳边嘀嗒流逝
QQ空间里转发的“状元笔记”越存越多,收藏夹却再也没有被点开过。
去小卖部买笔时发现,很多黑笔被命名为“985黑”。
生日那天收到同学录,在“梦想”那栏停住笔:三个月前的答案是“漫画家”,现在却写下了“考上火箭班”。
偷偷试过的自救指南
把焦虑折成纸飞机
在错题本边缘画“暴打出题人”火柴人漫画,画着画着居然笑出声。
把写满怨言的草稿纸叠成小船,放在雨后的积水里任其漂走。
和前后桌成立“夸夸群”,每天必须“商业互吹”:“你今天解大题的样子帅炸了!”
在试卷背面写诗
用函数图像画过山车轨道,在文言文默写空隙写藏头诗:“去他的周考。”
把文综知识点编成rap,晚自习戴一只耳机偷偷循环播放。
给未来的自己寄明信片:“不管考进哪所学校,请继续给校刊画插画,好吗?”
那些大人不懂的暗号
和好友定下“紧急暗号”:如果谁在课堂上突然趴在课桌上,另一个要立刻传薄荷糖过去。
午休时假装趴着睡觉,实则隔着校服袖子轻轻钩住对方的小拇指——这是我们的“撑住,别哭”信号。
发现班主任的“死亡凝视”其实会秒变“姨母笑”——当她看到我们在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时。
写在最后:
这个五月,
允许自己偶尔偷吃小卖部的辣条,
允许周考排名下滑时躲在天台听歌,
允许在校服第二颗纽扣上画星星。
多年后你可能会忘记抛物线公式,
但会记得后桌借橡皮时戳你后背的力度,
记得晚自习停电时此起彼伏的欢呼,
记得凤凰花落在试卷上,像盖了一个“加油”的邮戳。
请继续向前跑吧,
带着桌兜里没送出去的千纸鹤,
带着草稿本上未完成的涂鸦,
带着这个年纪特有的横冲直撞的勇气。
毕竟青春这场大考,
从来不是用分数来阅卷!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