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纸割手比刀割还疼
作者: 三三你全神贯注地捧着一本悬疑小说,马上就到揭露凶手的段落了,你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页,翻得太快,书页划伤了食指。你深吸一口气,不是因为你刚刚得知凶手竟然是富豪的三儿子,而是因为这小小的伤口实在太疼了。
被纸割伤手指为什么会这么疼?
疼痛的产生源自一种叫“痛觉感受器”的游离神经末梢,它们可以感受到压力、割伤、刺穿造成的细胞损伤。我们身体不同部位的痛觉感受器密度不同,手指恰好是我们身体上携带痛觉感受器最多的区域之一。
除此之外,被纸割伤后感觉比刀割还疼,是因为纸张本身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人畜无害”。
如果你把纸张放在显微镜下,会看到干燥、压缩后的木纤维使纸张边缘异常粗糙。因此,当纸张划过皮肤时,其粗糙的边缘会像锯子一样割伤皮肤,造成的损伤范围比光滑边缘造成的更大,引发的痛感也会更强。
纸张通常只会切开皮肤最外层的表皮和真皮上层的乳头层。乳头层中包裹着充当痛觉感受器的游离神经末梢,以及少量毛细血管。因此,当皮肤被纸张割伤时,伤口很少出血。如果伤口没有被凝结的血液封住,受伤的神经纤维就会长时间暴露在易感染的环境中。一旦这些神经被触碰或发炎,你就会持续地感到疼痛。如果在冬天,干燥的环境往往会导致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降低。这种水分流失不仅使皮肤变得更脆弱,增加受伤的风险,还可能延缓伤口愈合的过程。
所以,当有一沓纸从手中滑过时,你要格外小心。
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过,到底什么样的纸最容易造成割伤呢?还真的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
2024年,丹麦技术大学的几位物理学学者使用照片、便利贴、杂志纸和打印纸等12种常用纸张,来测试什么样的纸最容易划伤手指(他们使用的是模拟人体组织的明胶而不是真人手指)。
研究发现,纸张的厚度是关键因素,太薄或太厚的纸都不行。薄纸在切割时往往会弯曲,厚纸则会像钝刀片一样,无法将力集中到足够小的区域造成有效切割。
实验中,厚度在0.05~0.1毫米的纸,如便利贴、印刷杂志的纸和办公用纸等,被认定是“最危险的”。生活中常用的A4纸,厚度就大约为0.1毫米。
除了厚度,切入角度对伤口的形成也至关重要。实验表明,当切入角度足够小时,几乎所有类型的纸张都能造成割伤。特别是当纸张厚度为0.65毫米且切入角度为20度时,手指被割伤的可能性最高。
因此,如果你手里的纸张看起来比较锋利,也可以注意调整拿它的角度,这样就能相对减少被割伤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一张100元人民币的厚度约为0.1毫米,正好接近前面提到的危险范围的上限。所以,下次数压岁钱时,记得留意拿钱的角度哦!
(马丽摘自微信公众号“答案如下”,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