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赛时,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指挥球员
作者: 〔马来西亚〕胡渐彪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数学课上,老师要叫一位同学回答昨晚作业里那道大题的答案。恰巧你没写这道大题,于是非常害怕被老师叫到。这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我猜大部分同学都会在心里默念:不要叫我,不要叫我……可是,老师明明是随机点人的,你根本不能控制他,那为什么还要在心里默念“不要叫我”呢?
这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叫“控制错觉”。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有高度的期待,但又有些无能为力,就很容易出现控制错觉——想做点什么来影响结果,哪怕事实上你做的事情对结果毫无影响,这样的动作也会让自己稍稍安心。
就像很多人看球赛时,会为支持的球队呐喊加油,有的人还会像教练一样,对球员喊话。这也是一种控制错觉。
有些人看球赛时有种怪癖,因为很怕自己一直盯着看,会给支持的球队带来霉运,所以宁愿转台,只是偶尔转回去一两秒,看一下比分。这虽然很不理性,但只要球队输了,总有球迷检讨自己:“我干吗要看直播?不看不就赢了吗!”
理性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把比赛“看”输了。但人们总会下意识地将这种“努力会换来控制感”的行为模式,错误地推及所有事情,包括一些极其偶然的事件。
我小时候,每到考试那天早上,爸妈就会给我煮一根香肠、两个鸡蛋,因为它们组合起来的形状看起来很像100分。现在你们听到这件事应该不会觉得奇怪了吧!因为你们明白,这就是人们的控制错觉而已。
控制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它基于安全感和成就感。我们为了让生活更有秩序,会刻意规划一系列活动,让自己意识到,生活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反之,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束手无策,没办法影响结果,就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这种控制错觉,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心态,有可能导致一些很离谱的行为,比如,疯狂买彩票、沉迷赌博等。人们放大了自己对未知事物的控制能力,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影响结局,因此沉迷其中,结果却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坚决禁止控制错觉呢?
不一定。因为人真的很需要控制感和安全感。没有控制力,我们会感到绝望;控制力过剩,我们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只有接受自己的控制力是有限的,才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白这个心理现象,但不要迷信它。要知道,只有脚踏实地地努力,才有可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比如,在考试之前,不要像我一样,只会吃一根香肠、两个鸡蛋,还是需要好好复习,这样才有希望考出一个好成绩。
(层林染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青少年思辨课》一书,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