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与虎皮鹦鹉
作者: 毕淑敏一天,咨询室来了一位少女。她相貌平平,身材中等,神气也很寡淡,没有热情,也没有强烈的抗拒或是好奇。
陪同她来的是她的母亲,一位富态而衣着考究的中年妇女。当着妈妈的面,这女孩是委顿和沉默的。妈妈被留在门外之后,她坐在沙发上,面孔始终向着窗户的方向,好像随时准备站起身来钻窗离去。
她说自己叫桑如,是被妈妈强逼着来看心理医生的。
我问她:“你多大了?”
“我上高一,十六岁半了。”桑如回答。
我点点头,说:“一个十六岁的人,是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看心理医生的。如果你非常不愿意,我觉得你可以走了。至于你母亲那里,由我来和她解释。我会说,我们要尊重一个十六岁的青年人对自己的判断。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自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那很好。现在,如果你想离开,门在那边。”
心理医生是助人自助的工作,如果来访者拒绝帮助,那么心理医生就是有再大的热情,也是枉然。
桑如对我的回答显得很意外,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她反问道:“这是真的吗?”
我说:“当然是真的。”
她愣了半天,好像对突然获得的自由很是不习惯,站起身来,又坐下了:“如果你真让我决定,那我就不走了。我觉得你和别的成年人不一样,居然让我自己做决定。”
我笑起来:“你说的‘别的成年人’,是谁呢?”
桑如用手指点点门外:“比如说我的爸爸妈妈啊。他们不让我做这个,不让我做那个,我什么都要听他们的。连我用的卫生巾买什么牌子,都得由我妈妈说了算。真是太烦了!”
我深深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她的处境:“谢谢你这样信任我。既然你愿意接受我的咨询,那么,咱们今天要讨论什么问题呢?”
“我妈妈本来是想让我和你谈谈人际关系的事。我不愿意和别的同学交往,自己也很苦恼,我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可我今天不想谈这个问题,我希望你能帮我决定一下,到底养只什么宠物好。”说完,桑如充满期待地看着我。
现在,轮到我稍稍忐忑了。养宠物?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问题。好在我很快捕捉到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桑如到底养一只什么宠物,而在于她为什么生出这个念头。不过目前我不能走得太快,只能跟随在桑如后面:“好啊,我很愿意帮你出出主意。你的宠物备选名单是什么?”
桑如一下子变得兴致勃勃:“我最想养的是藏獒。”
我吓得差点从沙发上跌下来。我在西藏当过兵,见过这种凶悍无比的犬类。它们高大威猛,极端吃苦耐劳和忠于主人,为了保护羊群,甚至可以和群狼搏斗。藏獒当然是值得尊敬的,但面前这样一个清瘦的女孩,要把藏獒当宠物养,恐怕并不相宜。
我说:“藏獒需要很大的活动场地,最好是旷野。再说它们是大型犬,城里不让养的。藏獒价钱也很贵,我记得看过一篇报道,一只好的藏獒要很多钱呢。”
桑如立刻说:“那么,我养一只哈巴狗如何?”
藏獒和哈巴狗,在性格上实在是南辕北辙,桑如居然这么快就改弦易辙,这让我对她养宠物的初衷更加纳闷。我问她:“你为什么又改养哈巴狗了呢?”
桑如说:“我喜欢藏獒的忠诚,但城里不让养,我也没办法。哈巴狗对人非常友善,而且,你让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整天围着你的裤腿转,可会讨好人了。”
原来是这样!我说:“哈巴狗倒是可以养。只是,你会每天喂它吗?你会每个星期给它洗澡吗?你愿意清扫它的狗窝、清理它的粪便吗?还有,你每天都要带着它到外面去撒欢,如果用行话来说,就是‘遛狗’。狗还要按时打预防针,如果你的哈巴狗把你或别人咬伤了,受伤的人就要马上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并且不是一次注射就能完成,要好几次……”
桑如吓得吐了吐舌头:“哟!这么复杂!”
我说:“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你。如果它病了,你要抱着它到宠物诊所看病;如果它需要手术,你要守候在它身边……”桑如听到这里,连连摆手:“天啊!这么麻烦!那我不养狗了,我改养一只猫,这就简单了吧?”
我说:“恐怕也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首先,猫一样要大小便,你收拾它们排泄物的工作并不能免掉。猫也要洗澡,也要到外面去玩耍。它们在外面的时候,你不知道它们会捕获什么猎物,也许是虫子,也许是小鸟。这是猫的天性,你不能阻止它们。它们也许还会带回来一些病菌。春天是猫繁殖的季节,它们会大声叫,如果你不想让它们叫,就要带它们去做手术。而且,猫为了磨它们的爪子,一般都会撕纸,这也是它们的天性……”
桑如惊叫起来:“我的作业本!我的书!如果猫不管不顾地撕坏了它们,我要重写一遍吗?天哪,我不养猫了,我养一对小鹦鹉成不成呢?”
“当然可以啦!”我说。
桑如说:“我会训练它们说话,有它们和我做伴,我就不会寂寞了。”
我心中一动,明白了症结就在这里,但此刻不是点破的好时机。我顺着桑如的思路说:“是那种翠绿的虎皮鹦鹉吗?”
桑如说:“对啊。就是有绿色、蓝色、黄色羽毛的小鹦鹉,好像穿着丝绸做的外套,闪闪发光。”
我字斟句酌地说:“鹦鹉的羽毛需要经常清理,不然羽粉(鹦鹉新陈代谢时产生的分泌物,类似于人类的头皮屑——编者注)飘落在地上,很容易传播疾病。我记得有一种很著名的传染病,就叫‘鹦鹉热’。另外,据我所知,这种花色灿烂的小鹦鹉学习语言的能力很有限,会说话的那种叫鹩哥。就算有个别的小鹦鹉极其聪明,你训练到它能说话了,估计也是非常简单的‘你好’之类,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可以陪你聊天。就算最棒的鹩哥,能说的话也很有限,它们只会模仿,并不会动脑子。”
桑如生起气来,打断我的话:“你这也不让养,那也不让养,处处给我设障碍!”
我说:“桑如,我并不是不让你养宠物,我没有这个权力。只是,我认为每一个预备养宠物的人,都要事先搞清楚宠物的脾气,知道它们的习性,觉得自己担当得起,再来和宠物相处。如果因为自己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以为养了宠物就可以逃避现实,那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宠物不负责任。毕竟,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只能在人之间解决。”
桑如听了我的话,许久不作声,看得出非常沮丧。
我轻轻地问:“桑如,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养宠物吗?”
就是这样一句普通的问话,却让桑如哭起来。“我太孤独了。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我玩,他们说我是一个没意思的人。我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就想:哼!你们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们,我要和小动物一起生活。只有它们不会嫌弃我,不会嘲笑我,会忠诚于我。我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绝不会在背后议论我……它们是多么安全可靠的朋友啊!”
原来,桑如想养宠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看来,桑如母亲的判断并没有出错,只是,她也许不知道,女儿的怯懦无趣,正和她对桑如的过度保护有关。在她眼里,桑如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女孩,一切都应由她做主。这一做法,让桑如不曾学会如何同小伙伴们相处,到了青春期,就越发感到孤独。桑如很苦恼,她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突破口,找到温暖与信任,找到安全与友爱,于是,她只有寄希望于宠物。
我全神贯注地倾听桑如的痛苦,听她断断续续地说被同学奚落和孤立……咨询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临走的时候,桑如怯生生地说:“我下周还可以来看你吗?”
我说:“当然可以了。不过,这要你自觉自愿,不要妈妈陪着。”桑如破涕为笑:“当然是我自愿的。”
私下里,我同桑如的妈妈谈了一次。当然,我并没有把我和桑如的具体谈话内容告诉她妈妈,只是希望桑妈妈能正视女儿已经十六岁了这个现实,该放手的时候就要大胆放手。桑如妈妈答应了。
经过若干次的咨询以后,桑如渐渐灵动起来,她开始学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甚至还准备了一些小笑话,打算在春游的时候讲给同学们听。咨询时,她说:“我先试着把笑话讲给你听听,如果你笑了,我就敢对着同学们讲了。”
我认真地听完了桑如的笑话,开心地笑了。说实话,不是桑如的笑话有多么好笑,而是我看到了她的成长,充满欢愉。
桑如后来说过一句让我长久不能忘怀的话,她说:“其实人最好的宠物,就是自己。”
(子婧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一书,老老老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