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需要长得像人吗

作者: 左莹

机器人需要长得像人吗0

家庭聚会上,孩子们围着我追问公司新研发的机器人。儿子小有好奇地问:“妈妈,你们的机器人会做饭吗?”他曾幻想发明一个厨房机器人,把姥姥从灶台前解放出来。我笑着摇头,向他展示了一段视频:一台由小车和重型磨盘组成的设备,正轰鸣着打磨混凝土路面。

小有看完视频后,脸上闪过一丝失望:“这和电视里跳舞的机器人完全不一样啊!”女儿小稳也凑了过来,两人一同表达了对人形机器人的向往。我理解他们的向往——科幻作品中,人形机器人总是无所不能,但现实与幻想的差距远比他们想象的大。

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确实有不少公司在研发人形机器人,这种人形机器人一旦能够与智能化的AI大脑结合,将拥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或替代人类完成许多工作。但是,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小有抢答道:“是程序容易出bug吗?”他最近正在学习编程,对软件的复杂性有所了解。我点点头,随即补充道:“软件和算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挑战。人形机器人的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材料选择等方面,都比我们这款磨地机器人的复杂。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研发,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来不断优化,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

小稳接着问:“所以你们是怕烧钱才不做?”我笑着解释说:“这确实是其中一个考量因素。我们目前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自动磨地。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能带来巨大的价值。这款机器人可以让建筑工人远离粉尘的危害,同时提高磨地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复杂得多,短期内还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

“选择专注于研发磨地机器人,是因为它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而人形机器人则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项目。但是,一旦人形机器人研发成功,其市场空间将无比广阔。因此,也有人愿意为了这个更大的回报去承担更大的风险。”我对孩子们说道。

看到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继续说:“这就像是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有人愿意选择确定的道路,有人则愿意追求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认知范围,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哦,对了,你们知道我们这个磨地机器人的第一位买家是谁吗?”

“是谁?不是需要磨地的工人师傅吗?”小稳疑惑道。“确切地说,我们的客户更多是建筑工地的老板,但他们不是我们最早的买家。我们最早的买家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技术学校?”小有有些疑惑,“是教开挖掘机的那种学校吗?”

我笑着说道:“虽然职业技术学校确实会教授一些像驾驶挖掘机这样的实用技能,但它们的教育内容远不止于此。职业技术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让他们能够直接进入企业从事技术操作或管理工作。这种教育方式与我们研发磨地机器人的理念相似——以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如果说上大学像是在研发人形机器人,那么上职业技术学校就像是在研发我们这款磨地机器人。上大学意味着未来的可能性更多,但需要自身持续地钻研,以及家庭在资金和时间上给予支持;而上职业技术学校则能够更快地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进入职场。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进一步向他们比喻道。

(罗伯特摘自《商界少年》2025年5月下,视觉中国供图)

上一篇: 藏獒与虎皮鹦鹉
下一篇: 玩好第一节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