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一把利剑

作者: 晚莟

在寻一把利剑0

在收到《读者》(校园版)的稿件过审通知时,我正在收拾人生中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年我22岁,大学刚毕业。

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的房间”没有什么执念。孩童时期,家里只有一间房可住,我、弟弟和妈妈挤在一张小床上,觉得很温馨;上中学后,我也一直过着集体住宿生活,沉浸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

年轻人是开放、热闹的!就算深夜失眠,舍友梦里的“激动表演”,也会让一骨碌爬起来的我与另一个同伴四目相对、忍俊不禁。在这渴望与人产生连接、探索世界的年纪,就连青春的风吹开的,也是《读者》这般的书籍。

荟萃精华、开阔眼界,我至今都觉得《读者》是我学生时期的“人生导师”——她用文字的光芒装点如河流般潺潺的故事,一旦读者投入进去,就会发现文章中的波澜壮阔!金黄波浪似麦浪,麦浪尖尖如利剑,劈出人世间的滚烫和苍凉、感性和理性,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以至于多年之后,当我看到《读者》(校园版)的那一瞬间,像是被召唤——利剑选中的是我。

这一年我完成学业,走出象牙塔。我曾以为条条大路通罗马,然而眼前五彩斑斓的画卷骤然褪色,化作现实中冰冷杂乱的线条,贯穿我空旷的内心。理想与现实交锋,我几乎耗尽了气力,迷失在这纷繁的世界,甚至忘了自己从何处来,该向何处去。

当我再次沉溺于手机,在自暴自弃中滑动屏幕时,一篇《读者》(校园版)的文章跃入推送页面。我像着了魔般点开。如今已记不清当时一口气读完的那几篇文章的具体内容,眼里只剩下一个个“我”——那些文字中的“我”,直面人生的彷徨失意、酸涩疲累,在青春的“梅雨季”里不顾一切地奋力奔跑。少年没有被压弯的脊梁,他们骨子里刻着不认输的倔强。

于是那天晚上,我提笔一口气写下了《“事精女孩”成长记》——“事精女孩”在追寻一把利剑,她永远在反抗生命中的某个绝望的时刻。而我也终将刺破时间的冰封,从那无数个被冻结的“我”之中重生。

从那以后,《读者》(校园版)便成了我前行路上的精神食粮。它引领着我,将那些曾陪我单枪匹马地闯荡,却在现实中无处停泊的孤勇与热血,熔铸成一把利剑,再在“自我”那空荡的房间里刻下“青春不羁,坚强不屈”!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我追寻初心的路上,世界依然精彩。《读者》(校园版)如同丰收的麦浪,风动浪涌,生生不息。读到千里马幸遇伯乐的故事,那深厚的师生情谊,便如凌霄花在我心口绽放;读到孩子和母亲之间的牵挂系在朵朵姜花上,亦让我的发肤散发出阵阵清香;读到一块苔藓承载的纯真友谊,那份与志同道合者分享秘密的雀跃,便悄然涌上心头……

《读者》(校园版)的文章有着独特的笔触,笔尖点点是贴近青少年的鲜活灵气,让我恍若置身郁郁葱葱的自然中汲取着精神的氧气。

老家盖了两层楼,却总被堆积的杂物填满,我和弟弟只得共居一室。我从前也只觉得寻常,不过有些喧闹而已。然而,世界的精彩纷呈,终究需要一处“自我的房间”来沉淀、转化。终于,我在老家辟出了一方独属自己的天地。在这间洁白的小屋里,我敲下了关于我与《读者》(校园版)热血沸腾的回忆。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

上一篇: 鱼的悼词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