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自然笔记:蜗牛
作者: 〔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我肚皮贴地趴下,悄悄接近一只坐守于坛城边缘的大个头蜗牛。我把放大镜举到眼前,又往前爬了一点。
透过放大镜,蜗牛的脑袋充满了我的视野——如一尊庞大的黑玻璃雕塑。这只动物闪亮的皮肤上点缀着银色的斑点,背部爬满纵横的小沟槽。我的移动引起了蜗牛的警觉,它收回触角,缩回壳中。随后我屏住呼吸,蜗牛重新放松下来。它的两根“胡须”从下巴上戳出来,在空气中摇摇摆摆,然后伸到岩石下面,碰了碰石头。这些胶状的感觉器官就像手指一般,轻轻摸索着,像在浏览并解读镌刻于砂石中的文字。几分钟后,又一对触角从蜗牛头顶伸了出来。它的触角朝上伸出来,每根触角末梢都顶着一个乳白色的眼睛,朝向上面的树冠不停摇摆。我这会儿也正瞪着眼睛从放大镜里看蜗牛,可是我此刻的存在似乎丝毫没有引起蜗牛的关注,它的眼睛下面的支柱又伸长了一些。这些肉质的支柱现在已经伸得比蜗牛壳的直径还长了,而且急速地朝两边摆动着。
蜗牛的脑袋在放大镜下膨胀,这一变化结束了我的沉思。蜗牛转过来正对着我。它的触角呈X形,从中间软绵绵、吐着气泡的凸起物上面伸了出来。两片玻璃一样光滑的唇伸了出来,呈现出一条纵长的裂口,与此同时,蜗牛整个身体拱起向下,将唇部压在地面上。我两眼看得发直,而蜗牛则开始在石头上滑动,横渡一片地衣的海洋。不断拍打的纤毛和它体内极微小的肌肉阵阵的颤动,推动着这只乌木色的食草动物向前行进。
我俯卧在那里,看着蜗牛停在地衣的小薄片与橡树叶表面生出的黑色真菌中间。我朝放大镜外面瞥了一眼,霎时间,一切都消失了。随着尺度的变化,整个世界陡然扭转。真菌看不见了,蜗牛变得无足轻重,世界由更宏大的事物主宰。我回到放大镜下的世界,重新发现那些鲜活的触角,还有蜗牛黑色中点缀着银色的美丽皮肤。放大镜拓宽了我的视野,帮助我收获了这个微观世界的美丽。多层面的欢乐美景,隐藏在人类视觉的界限之外。
(西拴摘自商务印书馆《看不见的森林》一书,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