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遗憾的深海
作者: 融川我被教练看中,参加了学校短跑项目的运动员选拔赛。直到今天,我还是会在心情晦暗的日子里想起彼时等待选拔结果的那一刻。一群没比米袋子高出多少的小学生乌泱泱地围在教练身边,看似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热播的动画片,但每颗漫不经心的脑袋上,都竖着两只机警的小耳朵。
“其实这一批学生表现得都很普通,”我顺着声音抬头望向抱着双臂朝我们走来的女教练,目光正好与她的视线相遇,“但是这个穿黑衣服的孩子还不错。”她接着说。我低下头,看着自己身上绣着英文字母的黑色T恤。这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在陶醉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的年纪,头一次相信幸运之神存在的时刻。
成功入选田径队,是我童年时光里最幸福的一刻。
不过,此后的剧情并未如我所期待的那样发展。18岁时,我才在书中学到“甘之如饴”这个词,但早在10岁时,我就已将它融入我的生活。
我记得早晨6点30分的自己揉着眼睛出早操,连为了方便跑步而剪的短发都打着困倦的卷儿;我记得晚间训练时迎着夕阳奔跑,享受自由的风;我记得自己拖着酸痛的大腿回家,从锅里端出弟弟给我留的饭菜大快朵颐……周而复始。
每一次在起跑线后蹬地跃起,在风里穿梭,拼尽全力地冲刺;每一次越过终点线之后的短暂缓冲,塑胶跑道的味道在我的鼻尖停留——那时候的我,将这一切当作幸福的信号。在这样的幸福里,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市运动会,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奖牌挂在脖颈上,我感觉自己是身着披风的盖世英雄。
但日子一天天过,那样的时刻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有一天,训练结束之后,我的启蒙教练对我说:“你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在文化课上。”
我第一次读懂了大人话语里的弦外之音。
从训练队退出的当天,我最后一次在跑道上定格了自己的成绩。冲过终点的瞬间,塑胶跑道的味道再一次停留在我的鼻尖——只是这一次,它成了失败的刻痕。
就像按下了游戏场景里某一个隐藏的转换键,这段原本被我挂在嘴边的、闪着金光的记忆,在我放弃的一瞬即刻黯淡下去了。我亲手将它沉进遗憾的深海。自此之后,每当我走到夺取胜利的关键时刻,总有个声音从遗憾的深海中传来:“算了吧,你不会赢的。”
我也以为我不再渴望赢得胜利。
可那些真实努力过的日夜,早已让习惯的藤蔓爬满生活的角落。虽然放弃了成为运动员的梦想,但我还是舍不得放弃运动本身。于是我开始尝试接触别的项目,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进入大学之后,我成了学院羽毛球队的一员。第一次代表院羽毛球队参加校级比赛的我,毫无悬念地以大比分输掉了比赛。当我从比赛场地上退下来时,队长拍着我的肩膀说:“没事,你能赢这么多分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那一瞬,我决定找回小时候的自己。之后的每一场训练,我都不会缺席。我会翻倍完成体能任务,写下详细的训练笔记。
每当我练到力竭,累倒在场地上大喘气时,恍惚间我又听到从遗憾的深海传来的声音:“算了吧,你不会赢的。”我望着球馆天棚上耀眼的射灯,将它们想象成属于自己的星空,任由那来自深海的声音回响。每一次打败那声音之时,又是我站起来继续战斗的时刻。
我终于等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年一度的校级团体赛,我所在的球队暂时落后,由我出战的部分,决定了我们能否晋级淘汰赛。学习羽毛球这么久,我第一次站在球馆中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同一位势均力敌的对手,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女子单打比赛。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正式开赛前我沉重的呼吸、拿球时微微颤抖的手指和听见队友的喝彩声时几欲跳出胸腔的心脏。1分、2分……19∶21,我先输一局。
2分钟的中场休息,我捏着手里的水瓶出神。小时候陪伴我奔跑的塑胶跑道的味道再次出现,劝我缴械投降的话语落在我的耳旁:“算了吧,你不会赢的。”
“再试一次吧!”这一次,我听见深海里传来坚定的回音,“再勇敢地尝试一次吧!”
队友们在我身后为我加油喝彩,他们绕着我围成一个圈,将我的手叠在他们的手中;我最好的朋友站在我的身边,搂着我的肩膀。我听见他们齐声喊:“加油!”
夕阳穿过半透明的球馆天棚,落在我身上,像是一件金色的披风。我想,这次我要瞄准终点,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刺。
又一局,我19∶20落后,对方拿到赛点;20∶20,我一记鱼跃救球,与对手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21∶20,我终于反超!
当最后一个球落地,锁定胜利,我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队友的掌声与欢呼声涌进我的耳道。
我终于释怀——小时候在红色跑道上奋力奔跑、渴望胜利的自己,从未离我远去,只要我足够勇敢。
比赛的结果对今天的我而言早已不再重要,但我永远都记得,少年锦时,那颗渴望成功、追求胜利的心,终是带着我冲破了遗憾的深海。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