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到我,你算是踢到棉花啦

作者: 胡莆若

惹到我,你算是踢到棉花啦0

“你竟然敢惹我,你给我等着,等过两天我一定会忘了。”

“你不要试图触碰我的底线,如果敢触碰,我就降低我的底线。”

“你敢惹我,我就会和朋友偷偷说你的坏话,而你将毫发无损。”

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继2023年“出圈”的“发疯文学”之后,2024年杀出重围的流行语居然是——“窝囊文学”。这种搞笑的语言风格源于某博主的一段视频文案:“哈哈,惹到我,你算是踢到棉花啦。”博主用最硬气的开头,说着最软的话,乍一看平平无奇,只是常见的放狠话语录,实则是另类反套路的幽默表达。

你初看莫名其妙,再看有点意思,最后忍不住反复观看——却突然发现,这种搞笑的表达方式怎么如此上头?

“说话的人完全复制粘贴了我的精神状态,她真的没有在我家安监控吗?”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个好用,我爱用,下次还要继续用!”并且已经有人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加入“窝囊文学”的网络共创。

“二次元”和“游戏宅”弱弱地跟别人争论:“哈哈,我们不惹事但也怕事,你等着我们玩家给你道歉吧!”学生党和上班族也借机吐槽:“哈哈,没有关系,一切事情都能难倒我!”“生活将我反复碾压,竟让我变得柔软舒适。”这种透着优雅气质的窝囊劲儿已经成了“窝囊文学”的核心特质。“窝囊文学”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好像随时随地都能被拿来“玩梗”,既适用于回应亲戚的过年关切,又可以成为好朋友聊天时互相的“皮一下”。

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有我

“窝囊”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但是“窝囊文学”为什么没有被网友们轻视、排斥,反而还被广泛理解和接受了呢?

与其说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跟风,倒不如说是他们越来越习惯展现真实的自己。

是的,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包容自己的小瑕疵,就像接受脸上的痘痘一样——嘿,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我们不会像被戳到痛处一样,被这些看似好笑却又特别真实的话刺中。

同时,这种公开的调侃也给了我们一个敢于承认自身短板的机会。以往那些落于人后的自我怀疑、混沌无知、深夜“emo”,以及那些心情低落时的妄自菲薄,也通过这次集体性的“窝囊文学大赏”,以一种体面而周全的方式被倾吐出来了。

借着“玩梗”,我们可以将自己以往碰壁后被压下来的不敢声张的委屈,暂时释放出来,不用再小心翼翼地维持自己精致无瑕的靓丽形象,不用再辛苦扮演微信朋友圈里永远正能量的小太阳,不用再强打起精神微笑着说“我很好,我很快乐”。确切地说,我们可以在这种“窝囊文学”的狂欢中寻到类似于身份认同的东西,那就是——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开始向幻想中那个无所不能、技能满点的完美自我挥剑,当我们能够主动解离梦境,从容地从抽象的向往中回过神时,我们也就能够逐渐接纳真实的个体、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世界,逐渐做到知行合一。

也许我们不能变成漫威电影里独当一面的超级英雄,不能成为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也不能化万里锦绣为手中乾坤,但是我们可以遇见“我”,超越“我”,成为更好的人——不内耗,不焦虑,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后全力以赴地出众。

原来真实的我们也如此可爱。

我们都是小猪妖

“我想离开浪浪山,走过书简湖,到达倒悬山,看过北凉雪,再回到浪浪山。”国风动画片《中国奇谭》里一直生活在浪浪山的小猪妖,是妖怪大王手下的小喽啰,像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最不起眼的小妖怪一样。他身份低微,一直被妖怪头目嘲笑、欺负,甚至还被熊教头抓去当钢丝球,用来刷锅,简直算得上是窝囊的代言人。但是许多网友都从小猪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齐天大圣,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小猪妖——生活把我搓扁揉圆,但是我会变成甜甜的汤圆。

即使渺小如小猪妖,也不曾放弃自己的追求——走出浪浪山。他愿意赤诚对待每一天,积极乐观过生活。小猪妖一直都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努力地工作,想要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小猪妖就是生而平凡却又不甘平庸的我们。

窝囊并不等于无能,“窝囊文学”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这种正向积极的自我解嘲,是建立在勇敢面对生活的基础上的。

倘若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在哪里碰壁就在哪里认命,对人生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生活就会慢慢凝滞成一潭死水,到那时,就真的永远都走不出浪浪山了。

就算只是个无名的小妖怪又怎样?就算不够优秀、不够强大又怎样?

春花烂漫是成长,沉寂地下、霜雪盖顶也是成长。金戈铁马的将士有属于他们的峥嵘岁月,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荣光时刻。

就算是生活的冷饭,我们也可以把它炒成好吃的蛋炒饭;就算没有观众,我们也能为自己喝彩!

(小柚子摘自《哲思2.0》2024年第4期,橙子酱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