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春秋

作者: 谭汝为

人名春秋0

上古时期,夏、商两朝的王室和贵族崇拜太阳神,自视为太阳神的苗裔,因而形成了使用天干地支起名的习尚。这两个王朝的君王中,就出现了小乙、外丙、太戊、雍己、盘庚等名字。

西汉的统治者崇尚黄老之术,祈求长生不老,当时的人们取名时好选用有延年益寿之意的字词,如严延年、毛延寿、霍去病、陈万年、车千秋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骈偶和好用虚字的文风对人们取名一事也颇有影响。人们喜欢在单名后加一“之”字,如王羲之、颜延之、裴松之、祖冲之、陈伯之等。

随着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标榜复古,旨在革新”的观念在当时人们的姓名中亦有反映,如颜师古、张道古、任希古、张蕴古等。

宋代文人很喜欢用“老”“翁”“叟”等字起名儿,如杜莘老、王次翁、魏了翁、陈敬叟、范彝叟等。这类名字既反映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同时也是文人心态的一种折射。要知道,杜甫写“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不过48岁;而苏轼写“老夫聊发少年狂”时,才38岁。

(一盏细雨摘自商务印书馆《人名春秋:姓名文化古今谈》一书,视觉中国供图)

上一篇: 导演看电影
下一篇: “补位”价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