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快乐的唱歌人
作者: 向·西尼从小我就酷爱唱歌,尤其偏爱大气浑厚的美声。众所周知,美声领域,如果意大利屈居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毕竟声乐的起源地和唱法都是人家的。我一直向往着能去意大利留学,并在众多的音乐院校中选择报考佩萨罗音乐学院。理由无他,佩萨罗曾诞生了意大利历史上知名的歌剧作曲家与歌手——罗西尼。
然而选择是双向的。意大利音乐学院的招生考试和国内艺考一样,也分为文化考试和专业面试。我虽然在国内已通过了文化考试,但还须通过面试才能拿到录取通知书。这就意味着我必须承担千里迢迢地提着行李远赴异国,最后却因为面试不通过而打道回府的风险。
佩萨罗位于意大利中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当我们抵达时,距离面试只有两周时间了。按照国内声乐老师的指导,我们每天都需要进行有规律的练习。可是,去哪里练呢?

学院并不提供学生住宿。虽然学院可以协助学生租房,但有合作关系的房子都很贵,所以大多数留学生选择自己租房。
佩萨罗虽然是海滨城市,但不是旅游城市,市区内的宾馆很少。我们没有提前做好攻略,从市区一路找到海边,最后只能住在海边的宾馆。
房间的隔音效果不太好,第一天练声,我们就遭到了隔壁住户的投诉,不得不重新找地方练习。宾馆附近没有合适的场地,最终,我们决定去海边练声。
在海边唱歌这件事,放在偶像剧里唯美又浪漫。但在现实中,浪大风也大,一张嘴,甭管多大的声音,都能被吹得烟消云散。
就这么盲练了两周,同行的两个小伙伴凭着天赋直接考上了佩萨罗音乐学院,我和另外两个小伙伴没有通过。但我并不想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
意大利的大学一年有两次招生考试,我准备留在佩萨罗,再用半年时间提升自己,等待下一次机会。这次我用了“曲线救国”的办法,先通过了当地另一所私立音乐学院的入学测验,在那里学习了半年,再战佩萨罗音乐学院的入学测试。这次,我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佩萨罗音乐学院的教学非常具体,让我大开眼界。在国内练习声乐时,老师的教授方式偏意象化,譬如“声音有些飘,应该更实一些”。这种指导,我虽然能明白意思,但要想落实,总有些靠天赋和运气。而佩萨罗音乐学院的老师除了能够清晰地讲出声音的变化,还能具体到内腔发声时哪块肌肉在震动,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这块肌肉。这种细致的教学方式,令我的美声技术突飞猛进,让我一度体验到自由操纵声音的乐趣。
除了唱歌,在佩萨罗音乐学院,还有许多和音乐相关的课程可以学习。我偏爱挑战,选修了管风琴和试听练耳。
即便在意大利,管风琴也是一种少见的乐器,笨重而巨大。整个佩萨罗一共只有两架管风琴,一架在学院的教室里,一架在教堂里,练习管风琴的学生经常排着长龙。感谢舍不得早起的意大利人,早上的管风琴几乎被我承包了。
试听练耳的精髓在于魔鬼训练,许多音乐系的学生都在此折戟,甚至有同学因此而留学10年。这门课程对听力的要求十分严苛,最基础的训练是在1秒钟内同时按下5个键,你需要听出这5个音分别是什么。考试阶段则更加严苛,会播放12种乐器演奏的交响乐,要你识别其中小提琴的某个选段的旋律是什么。
佩萨罗的海边宾馆主要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夏日度假,一旦入了秋,宾馆便会关门停业,等待来年夏天的到来。随着季节的变换,我不得不开启了找房之旅。
一路走来,我入住过完全没有电的房子,一到晚上就只能睡觉。回国后回想起这些,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忍耐力竟然这么强。
我在教堂演奏管风琴时,结识了一对意大利夫妇,他们俩希望我能教他们的小儿子学中文,出于感谢,愿意无偿给我提供住处。于是,我暂时安稳了一年。
但由于这个房子离我上课的地方实在太远,后期课程繁重,我不得不搬回市区。
闲适和慵懒是意大利人生活的主旋律。即便在工作日的白天,也能看见不少人坐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躺椅上,晒着太阳,喝着咖啡。与之相反的是,他们的娱乐生活非常贫瘠,除了酒吧,年轻人晚上再没有其他的活动场所。在我们学院附近,偶尔有街头艺人卖艺,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歌唱名家的街头免费表演。传言每逢节假日,帕瓦罗蒂都会到街头演唱。可惜我进校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歌唱家已经过世了。
我第一次在佩萨罗过节,就看见满大街的意大利人聚集在大街上,左手拎着啤酒瓶子,右手拿着酒杯,不论熟悉还是不熟悉的人,见面就开始聊天喝酒,甚至连椅子都不要。我一开始还以为有什么盛大活动,在大街上站了两个小时却无事发生,才忍不住问了一个大爷。原来,这就是他们传统的庆祝方式。
我的留学生涯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波折,但现在回忆起来只觉得快乐。因为我做了一直想做的事,在音乐的领域里极尽所能地探索,扩展了自己的灵感边界。
或许,未来我未必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歌唱家,但我一定是一个快乐的唱歌人。
(哈利摘自《课堂内外·少年大学》2024年第9期,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