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洪水猛兽
作者: 毛利s前几天,儿子在做一道英语阅读题。我为了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拿来同样一道题做。
这篇文章讲的是间谍“007”和真间谍的区别。这太简单了,谁没看过“007”系列电影?虽然我不是动作片影迷,但那句标志性台词“Bond,James Bond”几乎刻在我的脑海里。
随着“007”三个数字浮现的,还有各种目不暇接的大场面:豪华晚宴,眼花缭乱的直升机打斗,开着超跑亡命天涯……在每一部“007”系列电影里,“007”都跟神一样,能化解各种危机,让人有种错觉——要不是他,地球都不知道被坏人毁灭多少次了。
这阅读题对我来说太好理解了。我真的没想到,艾文看了第一段就说:“在讲什么啊?”
“什么?!你不知道‘007’?”
他茫然地摇摇头,看起来是真不知道。他不仅没看过“007”系列电影,而且闻所未闻。

我认真思考着,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么巨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他小时候,我刻意地把电视逐出了他的世界。
跟我爸妈住的时候,艾文经常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上的动画片。那会儿很流行一种观点:看电视是被动吸收,大脑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小孩会缺乏思考能力。听着很对,而且越想越有道理。
那时我读大卫·华莱士的书。华莱士经常称自己是典型的美国电视儿童,因为他几乎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我对他书中的描写有深刻的印象——他虽然聪明过人,在学数学和打网球上都有着过人的天赋,但他时不时就会坐在电视机前不可控制地看一整天的电视。
那可不行,电视确实太毒了。
后来艾文四五岁时,我们搬了家。新家没有电视,我感到一阵畅快,终于不用让小孩对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了。再后来买了房子,装修的时候,我把房子原来的电视背景墙砸掉,换上整面墙的书柜。
在想象中,我们一家都是埋头看书、热爱阅读的人,没准我还能时不时跟小孩交流我们对同一本书的看法。
再后来,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年级时艾文上网课,为了不影响他的视力,我买了一台大电视。他经常窝在地下室看纪录片,比如《动物世界》《贝爷的荒野求生》《星球探索》……回过头看,这是多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啊。
可惜当时我和小陈都觉得,这样下去还得了?
我们紧急阻断了他看电视的各种途径。现在,他迷恋上了看手机视频,我才开始后悔。
你别说,电视挺好的,起码能在电视上播的东西,都是经过审核的,而且孩子通常还能从电视节目中学到点什么。即便是从电视上看一部电影,那好歹是个有血有肉的长故事,不像大部分短视频……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很崩溃。
想到小时候我之所以爱看小说,是因为爸妈不让看——他们认为跟课业无关的书,都是要反对的闲书。现在我和颜悦色地对小孩说:“看书吧!什么书都行,只要是你喜欢的书。”却发现任何一本书对他都没有吸引力,他经常草草翻几页,说:“没找到我喜欢的。”
我父母把闲书当成洪水猛兽,我把电视当成洪水猛兽,现在真正的洪水猛兽来了——手机。
这些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呢?小时候看了那么多闲书,也没怎么样,我甚至屡屡怀念那些不眠不休看大部头的夜晚。看了那么多电视,似乎也没变傻。
或许人类就是这样,每一拨老去的人,都在替下一拨人敲着警钟:“洪水猛兽,洪水猛兽来啦!”
再一看,下一拨人,已经在洪水猛兽中站稳了脚跟……
我再次想起某个哲人的话:“不要替未来的事情忧愁。”可是,我总也忍不住对孩子们敲着盆大喊:“少看点手机啊,手机会吃了你们的!”
(豆米摘自微信公众号“和毛利午餐”,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