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少年卑微的乞求
作者: 安宁那时,我读高一。记得我进教室时正是课间,老师在一片混乱嘈杂中简单地介绍了几句,便让我坐到事先排好的座位上。没有人因为我的到来而停止歌唱,或者喧哗。
我坐到一个胖胖的女生旁边。她只是将放在我座位上的书揽到自己的身边,便扭头与人谈论起明星八卦。而蓝,就是在这时回头,将一块干净的抹布放在我的桌上,微笑道:“这座位许久没有人坐,都是灰尘,擦一擦再放书包吧。”我欣喜地抬头,看见纯美的蓝正歪着头,俏皮地注视着我。在她热情的微笑里,我竟有一丝羞涩,好像遇到一个喜欢的男孩,初恋般的情愫丝丝缕缕地,从心底弥漫升腾起来。
我在第二天做早操时,偷偷地将舅舅从国外带回来的一块奶糖,放到蓝的手中。蓝诧异地看我一眼,又看看奶糖,笑着剥开吃了,随手将漂亮的糖纸丢进垃圾筒。当蓝走远了,我才弯腰将糖纸捡起来,细心地抚平,放入兜里。
蓝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孩,她的身边总是有许多朋友,其中一些来自外班,甚至外校。放学后,他们聚在教室门口等她。她的朋友中还有不少男生,他们在一起像一个快乐青春组合,那种动感的节奏是我这样的女孩永远都无法介入的。
可是,明明知道无法介入,想要一份友情的欲望,还是强烈地推动着我靠近蓝。我将所有珍藏的宝贝——邮票、书、信纸、发卡、丝线、纽扣等,送给蓝。我成绩平平,不能给蓝带来学习上的帮助;我歌声也不悠扬,不能给作为文娱委员的蓝增添丝毫光彩;我还笨嘴拙舌,与蓝在一起,会让她觉得索然无味。我什么都不能给蓝,除了我收藏的那些不会说话的宝贝。
起初,蓝都会笑着接过,并说声“谢谢”。她总是随意地将它们放在桌上,或者顺手夹入某本书里。她甚至将一个可爱的泥人压在一摞书下。那个泥人在我的书桌上陪我度过很多个孤单的夜晚,它在我的手中半年了,依然鲜亮如初,衣服上的每一个褶皱都清晰可见。可是在我把它送给蓝之后的第二天,它就已经脱落了一块颜色。
我依然记得那个春天的午后,我将辛苦淘来的一个漂亮的笔筒送给蓝。蓝正与她的几个朋友说话,接到我递过去的笔筒,连声“谢谢”都没有说,便高高举起来,朝她的朋友们喊:“谁下课帮我去买巧克力吃,我就将这个笔筒送给谁!”几个女孩纷纷举起手,去抢那个笔筒。我站在蓝的身后,难过得心痛起来,而后勇敢地将那个笔筒一把夺过来,只说了一句话:“抱歉,蓝,这个笔筒我不送给你了。”
我终于将对蓝的那份友情,骄傲地收回,安放在心灵的一角,且再不肯给任何一个漠视它的人。许多年后,我在人生的途中终于可以一个人走得从容、勇敢、无畏,且不再乞求得到外人的拯救与安慰,这时候我再想起蓝,才真正地原谅她。
原谅蓝,其实,也是原谅那个惶恐无助的年少的自己。
(张秋伟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花儿来得及》一书,习k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