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牛奶的秘密

作者: 雨月

咖啡牛奶的秘密0

20岁出头的时候,我喝到了一种与往日不太一样的饮品。它恰到好处的香味,抚平了我胃部因为焦虑而出现的褶皱。

作为一个从小就学习跳舞的女孩,在很早以前,我就失去了对食物的选择能力。所谓的失去能力并不是指不能分辨食物的味道,而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喜欢吃什么。食物失去了它本来的名字,在我妈妈的眼里,它们被划分为三六九等:健康的、容易水肿的、容易长胖的……

吃饭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转而变成一项艰苦的任务。很难想象,11岁以前的我是一个非常挑食的孩子,时常被姥姥担心哪天会突然晕倒,然后在医院被诊断为营养不良。

身高1.6米,体重仅有80斤的我,在舞蹈老师的眼中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胖子”。于是在称体重的前一天,我会想尽办法排空身体,好让第二天的自己能够轻那么几两。

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我18岁,只要看到有“减肥”两个字的文章,我都想尝试,即使很多方法到最后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在此期间,我尝试过喝粥减肥法、21天减肥法、液断减肥法,等等。

到底什么样的体型才是老师喜欢的?杨丽萍的腰是不是再细一点会更好?最好变成沙漏状,那才是最美丽的。我陷入了名为“减肥”的怪圈并乐此不疲,至于减肥带来的副作用,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美丽”而必须付出的小小代价。

大一的时候,终于脱离了母亲视线的我,在学校最大的那个食堂里点了8个菜、两份米饭,一份是雪白的白米饭,一份是油亮泛黄的炒饭。端着两个餐盘,坐在隐蔽的桌子前,不知道是在向谁宣泄一般,我大口大口地咀嚼着、吞咽着,脸颊撑得和气球一样。

其实,胸口已经有点不舒服了,有种脖子被卡在洞口的感觉,我的心情却格外地舒畅。

与极端的节食相对应的是,我开始无法合理控制自己的食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吃饭就会感到安心。如强迫症一般,只要有一天吃了饭,后面的两天,我不仅不会吃饭,甚至还会减少水分的摄入,防止自己看起来像膨胀的棉花一样。反复的、无节制的恶习,让所有的食物在我嘴里都是一个味道。

就这样过了一年,我的秘密还是被人发现了。她有着小麦色的皮肤,与平时笑眯眯的样子不同,看到我时她微微皱着眉头。躲在学院背后停车场的我,右脸上蹭了一大块奶油,嘴里还有半块没来得及吞下去的蛋糕。如果“被车灯吓呆的鹿”不是一句俗语的话,肯定指的就是我当时那副样子了。

还记得从那天起,只要一到饭点,她就一定会准时在教室门口堵我,带我一起去吃饭。可是对食物的热爱和恐惧,让我根本没有办法像个正常人一样吃饭。有时我会一口饭嚼三四十下才敢咽下去;有时却像个“饿死鬼”一样,直接将食物吞下去,让胃自己想办法解决它们。

然而她并不在意我糟糕的饮食习惯,每次都会在饭前递给我一个不透明的小瓶子,让我喝完里面的东西后再吃饭。

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逐渐减少了对自己身材的过度批判,不再专注于体重秤上阴晴不定的数字。虽然还是习惯于穿着宽大的衣服,但我已经可以慢慢地不再回避吃饭这件事,偶尔还会吃一点以前视为洪水猛兽的零食。闻到油的味道,我也不再会想呕吐,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与食物抗争了近10年的我,在她的帮助下,终于与之言归于好。

后来我也曾问过她,那个小小的、神秘的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她捧着自己手中那瓶泛着棕色波浪的液体,笑着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你觉得我喝的是什么呢?”

“我想那一定是可可,温柔的、甜蜜的。”听到我的回答后,她带我去了一趟便利店,买了一杯冒着苦涩香气的黑咖啡和一瓶牛奶。牛奶滴进去的一瞬间,黑色变得柔和起来,上面出现了漂亮的花纹。半杯黑咖啡加一瓶牛奶,中和后的温度刚刚好,喝到嘴里既不会被烫到,也不会被冰到。

我大口地喝着浅棕色的液体,明白了她的意思。

虽然我曾因为那些减肥的偏方留下了胃病,但是我渐渐地可以接受那个在老师眼中不够完美的自己了。我开始认真吃饭,把对体重的关注转移到文字上,不断地去探索艺术背后的文化,对“瘦”的执念也慢慢地从我的人生中退场了。

直到现在,那杯牛奶过量的咖啡,都是我在感到焦虑时最好的安慰。它不是卡布奇诺、不是拿铁、不是法国牛奶咖啡,仅仅作为普通的、带点咖啡味道的咖啡牛奶,有何不可?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