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用AI“自鸡”拿下满分的
作者: 孙炜杰我是一名经常关注神经科学、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高中生,同时也是一位B站(哔哩哔哩网站)游戏区、知识区UP主。今年这个暑假,可能是我学习效率最高的一个假期——因为有了AI(人工智能)。
之前,我用ChatGPT选暑期大学、写邮件,省下十几万元的中介费。最近,我又用后来居上的NewBing复习生物,效率提升了7倍,考试拿到了满分。
用AI拿到满分
在过去两个月里,我一直在尝试使用AI学习。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合作,是使用NewBing辅助我学习生物。
NewBing是一个基于GPT4的互联网大语言模型。我可以通过它从广阔的互联网中检索符合我需求的信息,并与它展开讨论与辩论。
一开始,我只是用它来找一些练习题的答案,用于批改自己的作业。我先试着向它提供了一套我正在使用的作业答案来搜索,发现效果并不好,便让它自由发挥,直接用它的知识库——互联网来回答问题。
让我惊讶的是,除了含图表的题目(它暂时还无法读图),它的答题正确率接近100%。借此,我得以快速核对我的练习题,并在发现我的答案与它显示的搜索结果不符时,直接与它进行讨论,搞清楚错在哪里。
逐渐地,疾病、免疫、消化系统、稳态……一系列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在我的脑海中被不断调用、串联、编织成网。
传统方法下,一题一题的手动搜索和校对,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但是使用NewBing后,我在3分钟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能得到对结果的准确反馈。效率几乎提升了7倍,这让我不得不感叹,时代已经变了。
除了巩固题目,它还可以帮我学习新概念。与它合作的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24小时在线的老师聊学术。它不需要休息,也不会嫌你烦。全天任何时间发消息,3秒必回,有问必答。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复习,对考试真的会有帮助吗?
好像真的有。
几天后,我参加了生物“疾病”与“免疫”两个单元的考试。考试前一晚,我没看笔记,只是打开教科书,用大概两小时,和NewBing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交流”。我们从霍乱弧菌聊到人体免疫,甚至还拓展到检测、治疗等医学课题。最后,这两个单元的考试,我都考了满分。抛开运气与天赋,剩下的就是,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知识网形成得更密,自然分数也就更高。
把自己当作AI一样训练
当我意识到AI的强大时,我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这次期末考试的复习中,我不再纠结于搞懂每一道题目,扔掉了学期中记下的所有笔记,转而使用一种很新的复习方法——像训练AI一样训练自己。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你塞给一个大语言模型一堆试卷题目和答案,并不断引导这个AI模型在看到题目时输出与正确答案更加相似的答案,这个AI模型的答题正确率就有可能不断提高。从本质上来看,AI是“神经网络”,我的脑子也是一团神经网络,对AI来说可行的事情,对我而言说不定也可行。
于是,周日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花了一天时间,看了剑桥国际考试约15套心理学试卷,总计150页有余。我做的事情很简单:看题目——思考——看试卷答案——然后纠正自己的思路——接着翻页看下一题。
这样复习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周三的心理学二卷考试中,我游刃有余地完成了所有题目。上次单元考60%的成绩,在不足一周的努力下,一跃上了90%。原因很简单,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我明白了出题人想让我填什么答案,甚至有些题目,我都能直接猜出答案册上的得分点。
不过,这样的复习也有巨大的局限性——只有理论支持,缺少真正动手做卷子的过程,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例如,在心理学一卷的考试中,我在最后一道评估题上出了岔子,原因竟是理解错题目,把本来有关情感的实验写成了有关梦境的实验,10分的大题,痛失8分。好在其他题目扣分很少,才勉强上了80%。看来,结合新方法与常规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优解。其实不管是机器学习、课业学习,还是其他事情,如果想要做成,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AI工具,每一个都会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在使用这类工具前,最好还是先寻求老师的指导,建立该学科的基础逻辑和“辨错能力”,以及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避免被AI误导。
我们究竟有什么优势
与AI合作半年,我认识到,AI早已远远超过了我们——如果评判标准在于解题能力、成绩,在于是否能考上好大学。我们已经不必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拼了,因为未来“别人家的孩子”也比不过AI。
那么,我们究竟有什么竞争优势呢?
我的答案是,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优势。这个世界很大,可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眼界限制在竞争、物质与比拼上。我们并没有错,只是时代不同了。如果竞争不过AI,那就去做AI做不了的事情。与人打交道,与自然打交道,做鸟类学家、心理辅助师、环保运动者、谈判者——属于未来的我们,自然会找到我们的方向。
我也想对家长们说,不必慌张,要相信孩子们,给予他们爱,给予他们养分,给予他们足够宽容的环境。有了阳光、空气和水,我想,孩子们总会找到他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