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的枪
红色,是辽宁最鲜亮的底色。在这片热土上,分布着大量的革命遗迹、旧址和纪念馆。从本期开始,请随我们一起走近这些红色资源,品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每年春节,总有许多人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牺牲的烈士们献上饺子,举国欢庆的时刻,人们没有忘记志愿军英雄。在众多英雄烈士中,邱少云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一位。
邱少云牺牲前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内,他的遗物——一支步枪和一片布料,被精心陈列在一个朴素的展示柜中。那支普通的步枪,尽管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但依然被保养得相当好,乌黑的枪管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然而,木制枪托上那大面积的焦黑痕迹,却无声地讲述着战火的残酷和激烈。当人们站在这些珍贵的文物前,仿佛能听到那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硝烟。布料的面积不大,甚至不足一个巴掌,尽管边缘已被烧焦,但在未被火焰触及的角落,我们仍能辨认出志愿军军服特有的颜色。
邱少云牺牲的那一年是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联合国军”的局部进攻计划,主动出击,大量杀伤敌人,以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线部队发起了全线战术反击作战。第一阶段从9月18日至10月5日,对“联合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18个目标进行了19次攻击,巩固占领了9处阵地。第二阶段从10月6日至10月底,对“联合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48个目标进行了58次攻击,巩固占领了11处阵地。整个战术反击作战共歼敌2.7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07万余人。
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29师87团9连3班的战士,来自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玉屏村(现属重庆市铜梁区)。1952年10月12日,在反击391高地的战斗中,他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烈火吞噬身体时纹丝不动,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将双手深深地插入泥土中,直至壮烈牺牲。
如果有被热水意外烫伤的经历,就会知道那种突如其来的灼热感会让我们本能地大叫出声,并迅速躲开。然而,面临极端危险和痛苦的情况,邱少云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坚定。在烈火燃烧的战场上,邱少云潜伏的阵地旁边不远处就有一个小水坑,他完全有机会翻身滚入水坑中,从而扑灭身上燃烧的火焰,但他没有选择这样做。
他也是血肉之躯,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勇于牺牲,是因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这份爱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邱少云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追认他为“特等功臣”“一级英雄”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邱少云烈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颁发了“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