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共筑强军梦 争当时代好少年
作者: 符雨 董博
少年军校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思想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国防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品牌活动与重要载体。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少工委首创“1+3+N”工作思路,搭建“1+18”制度体系,强力推进少年军校工作,构建“党政共管、军地共建、家校共育、辽疆共创”工作格局,培育全省少年儿童勇毅果敢品格、血性阳刚气魄,助力推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在辽宁落地落实。
卫国戍边心中记,强军有我少年郎。
辽宁是兵员大省、驻军大省、军工大省。丰富的红色资源不仅涵养了崇军尚武传统,还为深入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积蓄了无穷能量。
自1984年,辽宁少年军校工作从未间断。1100余所中小学开展了相关活动,118所学校获得过国家及省级表彰。近年来,团省委牢牢把握新时代少年军校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我想把孩子送到少年军校,请问有什么渠道?”“这样的活动太及时、太解渴、太有必要了!”……在报道辽宁省少年军校成立大会的短视频下,广大家长的留言刷爆网络,“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但‘洋快餐’吃多了,对咱们老一辈留下来的精神‘传家宝’继承得太少了!”
少年军校的根与魂,在于传承红色基因。为此,团省委开展了系列红色活动:“新少年”杯红领巾讲解员红色情景剧大赛、寻“六地”红色根脉——辽宁青年运动史教育精品路线展、“红领巾学党史 点亮红色地图”系列网上主题团(队)课、“少先队员学党史 走进辽宁红色‘六地’”……通过活动,引导全省广大少年儿童深刻阐释辽宁红色“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广大青少年读懂红色家谱,赓续红色血脉。
去年底,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的少年军校学员代表参加了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当天气温骤降,但孩子们挺拔站在白雪中致敬英雄:“这片红色的土地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回应时代呼唤 倾听孩子心声
“我们都是预备役,保家卫国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2023年11月,在沈阳理工大学某场馆内,来自省内12个市的近800名少年军校学员、学生家长、军训教官英姿飒爽、整装集结,口号声响彻馆内。辽宁省少年军校大比武盛大举行,电视台、网络媒体全程直播,向全省人民共同呈现了一场辽宁少年军校训练成果大展演。网络反映热烈,登上快手实时热点榜,热度达1294万观看量,登上抖音当日同城热搜TOP3。
队形变换、军体拳、模拟射击、战场救护、打背包……大比武现场,少年军校学员们精神抖擞、身姿挺拔,动作熟练、口号响亮,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颁奖环节,最后举起集体第一名虎头旗的孩子们喜极而泣,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大比武的顺利举办,源于各级团组织、少先队联合相关党政部门、各学校、社会组织多年来的不懈奋斗和接续耕耘。特别是去年,团省委、省少工委成立省级少年军校总校,制定全省少年军校工作配套制度、三年行动方案,召开全省少年军校实践教育模式座谈会、工作运转机制研讨会,举办全省少年军校骨干培训班、军事训练示范营,选出第一批全省少年军校示范区、少年军校示范校,并指导各市开展相关工作。
辽疆共开新篇 未来充满期待
“现在的少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少年军校?”“传统项目能否继续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我们的活动设计是否能够跟上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所思所想?”带着这样的思考,团省委在全省开展了大调研,并对症开方。
“我们按照项目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少年军校工作,构建‘党政共管、军地共建、家校共育、辽疆共创’工作格局,培育全省少年儿童勇毅果敢品格、血性阳刚气魄!”团省委领导介绍说,为适应新时期孩子们个性多样、眼界宽广、知识丰富等特点,今年的活动将着力突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主基调,开发适应青少年学员特点和需求的培训与体验课程,组织两地青少年边境线巡逻体悟实践教育、云端学习微课堂、互访红色夏令营及丰富多彩的摄影、书画、征文创作征集等线上线下活动。
同时,还将开展全省大比武、全国少年军校示范营、少年军校少先队辅导员骨干专题培训等,通过一套“组合拳”,必将“维护国家安全”“保家卫国人人有责”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中种于心田、植入灵魂、化作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