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会说话的墙
作者: 姜波
一草一木立德,一墙一壁育人。校园的花草无声,却能静静地展示走过它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情趣;校园的墙壁无言,却有神奇的魔法,能向凝视它的每一个人传递文化的气息,讲述成长的故事。
一日,辽宁省实验学校四楼社团活动室内热闹起来,五年一班的劳动志愿者们正在这里进行义务劳动——有打水、洗抹布、扫地的,还有清理墙壁污迹的……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哎呀,这墙太难擦了!”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干着,小成趴在地上耍起了“赖皮”。小然听后小声附和:“我的手也好酸,你看,胶皮手套都磨漏了!”说着,还伸出裸露的手指在小成面前摇晃。“我的手套也破了,手指都疼!”“这墙上还有脚印,谁这么不讲公德!”“我的砂纸根本不够用,脚印踩上去容易擦掉难!”……
班主任老师赶忙来到声音最集中的区域。小硕像找到了救星:“老师您看,我们费了半天劲,墙上的污迹还有这么多!一会儿就上课了,我们也不能扔下没完成的任务跑了呀,这可不是咱班的做事风格,我们要与这面墙战斗到底!”看着小硕和旁边灰头土脸的其他孩子,老师特别能理解他们的愤怒与困惑:清理了那么长时间,墙面还是斑驳一片,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露出里面的墙体,更难看了!孩子们遇到问题,现在正是需要他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好时机。想到这儿,她请大家先停下手里的劳动去上课,下课后再来商量解决办法。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又一股脑儿冲回社团活动室。“老师,我想到了,我们工具没准备全,所以清理效果不好。”小祝嘴最快,见到老师就喊。“那你觉得还需要哪些工具呢?”小祝挠挠头:“我再想想。”一见他没声了,小姗忙上前补充:“我们几个也觉得只有砂纸不行,晚上我去查资料,再问问妈妈。”一直沉默寡言的小黄也来发表意见:“除了工具,我觉得工作分工也得作调整,之前有点儿轻视这次义务劳动了。大家看!”小黄指着斑驳的墙面继续说,“墙面上很多是陈年污迹,擦掉了之后还要想想怎么恢复白墙面。”“我认识一个装修工人,可以请教他!”梓晴忙上前献计。
第二天中午,大家分别带着各自的解决方案和特殊“神器”来到社团活动室,准备大干一场。为了选出最佳清理方案,小祝和小杨选择了一小块墙面做试验:用砂纸打,用五洁粉清理,用补墙喷雾补漆。
在场的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的每一个步骤,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选出最佳方案后,劳动又开始了,仅用时20分钟,清理成果喜人。看着洁白光亮的墙面,同学们个个儿笑逐颜开。
“谁要是再往墙上踩脚印,我可跟他没完!”“小惜开始护墙行动了,境界不一样哟!”班主任老师竖起大拇指,给小惜点赞,“刚刚小惜的话看似开玩笑,但也表明她很担心我们辛苦创造的劳动成果被破坏,她在思考洁白光亮的墙怎么能一直保持下去。”
“我觉得我们应该成立志愿维护小分队,定期维护。”
“光我们班维护还不够,应该成立宣讲团,带动全年组的同学都来守护这面墙!”
“不光要守护这面墙,同样也要守护校园环境,呵护校园,人人有责!”
…………
孩子们又忙碌起来。做文案,到五年级各班宣讲;联系少先队辅导员老师,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同学讲述他们与一面墙的故事,发出“举手投足要文明,呵护校园,人人有责”的倡议,带动身边伙伴做校园美好环境的守护者和创造者。
一面洁白光亮的墙,讲述着一段成长的经历;一次由义务劳动衍生的项目研究,一个广阔的自主成长的舞台,不但提升了孩子们的劳动能力,激励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点燃了内心的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