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想象”

作者: 程云海

“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往下落,‘啪啪啪’地拍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眼前模糊一片,腿似乎有千斤重,再也迈不动了!”……

“妙语连珠,生动形象!”胖胖熊拍手叫好道。

“哈哈哈……小猴子,你这段描写也太夸张了吧,而且我觉得还有点儿矛盾。”大嘴兔子听了小猴子读的作文,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这是想象,你懂不懂,斑马老师说过,适度夸张也是想象。”小猴子争辩道。

“适度夸张,这个‘适度’,我觉得你就没太掌握好。”

“那你说哪句不好?”小猴子有点儿不服气。

大嘴兔子分析道:“眼泪拍在地上,这个‘拍’字用得就不合适;泪水落地,能溅起一片尘土吗?另外,眼前都被泪水模糊一片了,还能看见溅起尘土?”

小猴子挠挠头,吐了吐舌头:“我这是想象的,想象不是允许夸张吗?”

“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故意将描写对象加以夸大或缩小,甚至化静为动,这种方法叫变形想象。但是运用这种想象时,必须要考虑相对合适的语言环境。”斑马老师站在门口讲解道。

“比如,有一篇叫《泥猫》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写道:‘看着看着,这只泥猫仿佛动起来了。它扇着两只大耳朵,眼珠骨碌骨碌地转着。这时候,一只老鼠从它的脚边跑过,它往前一蹦,一下子捉住了老鼠。’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由静态观察转入动态想象,写得相当有趣味性!”

“斑马老师,小猴子的那段描写我看也挺有意思的,不合适吗?”胖胖熊问道。

“小猴子这段文字应该是描写自己悔恨自责的心情,但是把眼泪落下想成能‘溅起尘土’,这样的夸张有些过分了,可以不用。”斑马老师说。

“斑马老师,那想象方法主要有哪些?”小猴子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

“嗯,我知道的大概有十来种。但常涉及的有象形想象、变形想象、推测想象、合成想象、换位想象、幻化想象、扩展想象等。咱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分析。”斑马老师一边说,一边把它们写在了黑板上。

“我读一段文字,看谁能判断出来。”斑马老师读道,“李白的《秋浦歌》之十五,作者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运用了什么想象方法?”

“夸张!”小猴子抢着说。

“斑马老师刚才讲了,要从黑板上的内容来判断是哪种想象方法!你说的跑题了。”大嘴兔子抢白道。

小猴子吐了吐舌头。

“我觉得是变形想象。”大嘴兔子接着说道。

“我还觉得是幻觉想象呢,大诗人眼前出现幻觉了吧,白发三千丈,可能吗?”小猴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运用幻觉和梦境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想象方法是幻化想象法。这首诗不是幻觉和梦境,修辞手法上是夸张,那应该属于什么想象?”斑马老师把目光投向大家。

“变形想象,没错,大嘴兔子说得对!”娇娇羊大声说。

“再看这段文字。‘如果我是维特,我绝对不会悲观,在挫折面前,要迎头而上,要征服它……’”

“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小猴子大声嚷着。

“我也知道,是换位想象!”胖胖熊抢先一步说。

“这还难不住你们了,我找个更难点儿的!”斑马老师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心里很高兴。

“猛然,我愣住了,那位军人的左袖管空荡荡的。那只胳膊,也许不久前还紧紧握着枪,还曾将一颗颗仇恨的炮弹塞进了滚烫的炮筒……”斑马老师刚读到这里,大嘴兔子自信地说出答案:“这个是推测想象法!”

“对,从已知事物推断出与之有必然联系的未知事物的想象方法是推测想象法。”斑马老师总结道。

“走着走着,我觉得自己的书包变轻了,打开一看,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难道我的书包减肥了?如果老师看见了,会不会批评我贪玩儿?我赶紧往回走,咦,书包又沉了,我打开一看,这回书本和文具又都回来了。”斑马老师又读了一段。

“这是幻觉吧,那就是幻化想象法。”小猴子急忙喊道。

“对对,我同意小猴子的说法。”胖胖熊附和道。

作文笔记本:

想象是在原有形象基础上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新形象的思维方式。想象力也是写作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一篇文章,在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时候,加上适当的、合理的想象,就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运用想象要注意有独创性,要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在一篇文章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想象方法,让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