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赫图阿拉城

作者: 商晓娜

探访赫图阿拉城0

探访赫图阿拉城,是入秋后一个晴朗的日子,沿着当年清朝皇帝东巡祭祖走过的御路,从沈阳出发,经戈布进入抚顺城,过章党、萨尔浒,经南杂木、上夹河、木奇驿站,进入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

赫图阿拉城就掩藏在永陵镇东四公里处、苏子河南岸的一座横岗之上。远远望去,丝毫感觉不到这里竟有一座城池存在,直到从车上下来,徒步爬上半个山坡,又转了一个弯,才隐隐地看到半壁城垣(yuán)。

赫图阿拉城原有七个内城门,现遗留北、东、南、东南四门。我们选择从北门进入这座古城。城门楼中间的横匾上,用满汉文字书写着“赫图阿拉城北门”。插在城门楼的清王朝八旗,在凉爽的清风中抖擞着往昔的繁荣。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随着部众增多,集团势力不断扩大,努尔哈赤将建州女真王城从烟囱山下的佛阿拉城迁回他的祖居地和诞生地赫图阿拉城。经过两年大兴土木,修城堡、建宫殿,一座崭新的赫图阿拉城在辽东深山里傲然矗立起来。

赫图阿拉城的建筑为一城(内城)一廊(外城)式,内城周围五里,外城周围十里,城内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筑有高耸的城墙,城墙上设有射箭的穴口。在当时,内城里居住的都是努尔哈赤的亲戚,外城居住的是他的精悍部队。

赫图阿拉城内的建筑布局,既保留了女真人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汉族中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轴”线整体对称布局,反映出儒家“居中不偏”的观点。内城里,以汗宫大衙门作为中轴起点,向南北延伸,城内的道路与中轴线相交,形成方格网状。站在汗宫大衙门,可以俯瞰城内外的八旗衙门、罕王井、关帝庙、启运书院以及周围数十里山川,尤其是那分布左右的两片荷塘,荷叶茂盛,蜻蜓嬉戏穿梭。

赫图阿拉城里的建筑功能分明,汗宫大衙门是全城的核心,八旗衙门分散八处,庙宇、神堂安于城南,南门里,商贾(gǔ)云集,大街上,由八旗贵族们经营的肉铺、兵器店、酒家……吸引了川流不息的人群。

现如今,城内几乎所有景点都是1904年日俄战争后在原址逐渐重建的,道路也早已被翻修一新,路边是簇新的、旺盛的草本花朵。时常能看到身穿旗袍、顶着旗头的导游带领一干人马,开着观光的敞篷车子在柏油路上呼啸而过。

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地人在如何让古朴自然的老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景区内举办“二月二·民俗节·逛皇城·赶大集”特色活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在景区内举办盛大的皇家庙会……这些都体现了浓郁的满乡风情和文化底蕴,让人更加喜欢这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

夕阳缓缓地沉到大山的另一边,飞倦的鸟儿扑棱着翅膀赶回它的巢穴。只有这座古老的城池,还保持着岿(kuī)然不动的威严,令人想到它的主人努尔哈赤戎马一生的传奇——麾(huī)动八旗惊破天,一生功过在雕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