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润育童心

作者: 王天抒 高丽华

红色文化 润育童心0

走进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元素令人印象深刻,学校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学生们深切感受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厚重底蕴。

为了让少有机会走出大山的孩子们也能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学校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设有红色文化综合馆、艺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党史馆、丰碑馆、教育馆等。以红色图书馆为例,馆藏图书近千册,全是由老师和同学们搜集来的,有的还是孤本。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党员教师亲手制作了“中国12个红色基地区域微景观”,在搭建这些微景观的过程中,学生也参与进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升,爱党爱国情感愈加厚重。

红色文化主题粘画是学校的另一特色,特别是鸡蛋壳粘画,乍看好像都一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蛋壳的颜色都是不同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合作,也需要四个人用时半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虽然费时又费力,但大家都感觉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自己收获更多,不仅思想在改变,精神也在成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校长岳廷君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青少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实现社会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红色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和老师们在挖掘学校红色文化资源时了解到,三十家子镇曾经走出过一位英雄人物——郭俊卿。她是特等战斗英雄,被誉为“现代花木兰”,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就是以她为原型改编的。学校设立了郭俊卿展厅,学生们都愿意到展厅参观学习,听解说员讲述英雄的故事,他们还利用假期寻访英雄的足迹,让更多的家乡人记住她,为她骄傲的同时也继续发扬她的拼搏、奉献精神。

几年来,学校红色文化育人成果丰硕。红色文化相关课题被省市科研立项,校本课程形成系列并获得朝阳市首届德育校本课程一等奖;红色文化育人事迹在央视科教频道以及朝阳、凌源电视台播出,红色社团活动视频两次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三次在“辽宁教育杂志”公众号播出;学校也获评辽宁省党建品牌学校、辽宁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展望未来,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将继续探索红色教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