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这确实是我的作业……
很多人以为大学是自由与悠闲的代名词。确实,在作业要求方面,大学的不少专业和课程是挺“放飞自我”的。
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作业是哔哩哔哩
网站上的“爆款”
玩家扮演一只动漫小兔,参与怪物的讨伐,随着打怪的升级,玩家可获得不同的道具,且只要坚持 300 秒就能获得胜利——这个由南开大学一名 2023 级本科生用 Qt (跨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制作完成的小游戏在网络上爆火,不仅在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上获得了超过 10 万次的播放量,还得到了多家媒体的点名表扬。
不过,若你在B 站上搜索“南开大学C++”,你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游戏,还有地铁线路查询系统、深度学习、原神抽卡模拟器……这些都是南开大学C++ 课程的大作业。这份大作业不对选题做任何限制,只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发挥各项才能,完成自己的编程设计。而最有趣的一点是,如果学生将作品制作成讲解视频,且视频在B站上获得超过 10 万次的浏览量,还会获得额外加分!因此,自2020年此作业形式实施以来,每年南开大学学子都会有十几个播放量超过10万次的“爆款”作品产出。
“火上热搜不是目的,目的是点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驱动、主动创新的火苗。”该课程负责人刘晓光教授说。
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把5米高的作业丢水里了
“学校湖里长鹅啦!”2024年4月,一只“巨型”大白鹅出现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的爱晚湖中,吸引了过往师生纷纷驻足拍照。
据天津大学介绍,这只高5米的气模鹅,名叫“天大幸运鹅”,出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21级环境设计专业的四名本科生,是他们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课程的结课作业。
这只气模鹅的背后,凝结了四名学生约8周的努力——设计选题、实地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推敲工作模型、制作图纸、制作实体……经过那么多道工序,才有了大白鹅“游”进爱晚湖。同学们表示,制作这只大白鹅的灵感来源于遍布天津大学校园湖中的鹅鸭萌宠。他们希望这只大白鹅能让校园生活的美好变得轻松可感,也能让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科研之余保持微笑、亲近自然、感悟自然。
课程指导老师郝卫国表示,希望通过这门课让学生掌握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功能使用及技术特性等,同时让学生关注环境美学、环境与艺术感知等。
文学院:花式打卡南京城
金陵四十景,处处有歌诗。面对着南京的旷达与诗情,南京大学的师生怎能忍得住不去发掘和解读呢?这不,南京大学文学院苗怀明教授经过多年思考和打磨,制作出了一张“花式打卡南京路线图”,并将“花式打卡南京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课程的平时作业,让学生去解锁关于南京城的文化与历史。
做拼图、拍视频、写散文、创攻略、编“秘籍”……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上用“打卡”实践的方式来获得平时分的课程,感到十分新奇,因而也完成得十分仔细和用心。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渐理解了这种作业方式的内涵——“打卡”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文化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同时,他们也更能理解老师安排这份作业的良苦用心——“风景是美丽的,但它的灵魂是人,很多名胜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有了好玩的人,有了有趣的事,就多了几分风雅、几分魅力”。
农学院:谁懂,还没开学就要做作业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021级新生还没开始上大学呢,就先收到了来自学院布置的一份“暑假作业”:用该校农学院自主培育的五谷品种创作一幅五谷画,并在开学时上交。开学就要交“暑假作业”这一要求,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脑洞大开”:“请问不想做作业,可以吃掉吗?”“开学后,一半同学的作业在暑假被煮熟了……”“对不起,没忍住,把作业蒸熟吃了。”
不过,收到这份作业的新生没有这样的“脑洞”——“这是我见过的最特殊的‘暑期作业’,这让我对农学这个专业更加感兴趣。而完成作业的过程也让我明白了农学人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双手让种子、作物焕发出新的生机”。学生的这份感悟与布置该作业的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希望该作业能提前激发新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西方美术鉴赏:每人交一张“自拍”
武汉大学西方美术鉴赏课程的授课教师阮晴在讲伦勃朗的自画像时,感叹了一句:“不知道当我们老了的时候,翻看几十年前的照片会不会感到有些遗憾。那里面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好像是我,但又不是我。”于是她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占总成绩30分的课堂作业——每人交一张“自拍”,并附200字解释。
有同学选择了一次在演播厅实验课上随手拍的照片,因为在翻阅相册的过程中,她一看到这张照片就想到了自己当时的状态——没有化妆,戴着口罩,耳朵上挂着监听耳机,眼睛里露出一丝疲惫。完成此次作业后,这名学生领悟到了阮晴老师安排此次作业的目的——无论是怎样的艺术流派、怎样的主义、怎样的绘画风格,艺术都是对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艺术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关于我们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