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锥之内,步步生花
作者: 椿醽我曾被这样一句话击中:“Destiny lies within the light cone.(光锥之内是命运。)”当我们看到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时,也许它早已熄灭。正在向我们走来的事情,其实注定要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命运也被定格在光锥里,我们所选择的每一条路也许早已铺好,如果我们有幸回到过去,我们的轨迹终究不会偏航。由此我想到自己在上学时一路披荆斩棘的故事,走到今天,好似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逆流而行,后来居上
初中时,我从乡镇学校转入城里学校的尖子班。在那个班里,全是精英,每个人都是从小优秀到大的。而我语数英三门主科里成绩最高的只有九十多分,副科更是全部不及格。班主任刚见到我时,态度没有特别友好,说给我一个月时间,如果第一次月考没进前两百名,就要转回原来的学校。我胆怯地点头,突如其来的压力让我倍感窒息。新学校用的是成都七中的教材,跟的是成都七中的教学进度,我刚来就和班里的“差生”坐,没教材也没练习册。全英语教学的英语课,我一句也听不懂。我每天回家除了哭泣就是自学,每天早上都是肿着双眼去上学的。由于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习惯培优式的学习,我再三恳求妈妈留在城里陪伴,可家人却在某日凌晨两点悄无声息地离开。
那一刻,我感觉天塌了,但也只能擦干眼泪,继续学习。周末我除了要去找老师补课,还要去堂姐家里补习,恨不得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在学习。我把背不下来的历史课本一页一页地拍下来存在手机里,走到哪背到哪;地理课本上记不住的地图一遍一遍地画出来加深印象;上课听不懂的问题在下课时马上拦住老师打破砂锅问到底……最后,我以年级六十八名的成绩留了下来。
慢慢地,我能进入年级前五十名、前三十名……最终成功闯进前十名。
短暂跌落,含泪奔跑
中考结束后,我以全科A+的成绩来到重点高中的清北班。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体验过几节和一群学霸斗智斗勇的课堂后,我深感自己知识的欠缺、语言的匮乏。从里到外,我都能感受到同学们的优秀,各科老师亦是师德高尚、才华横溢。而我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我越来越跟不上上课的进度、听不懂老师的讲解,周考接连失利。老师每周毫不留情地念周考成绩也让我的情绪一点一点地崩溃。
没办法,我只能重新使出绝招,挤出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打着小夜灯在宿舍厕所背单词,就连周末也只是换个地方学习。巨大的焦虑和压力并未让我意识到当时的我是如此拼命。那段时间,我出现了一些不良症状:暴饮暴食,体重猛增;睡眠质量不好,梦里也在做题;变得冷漠、没有耐心,拒绝任何耽误我时间的事情,因此我失去了初中时就与我并肩作战的朋友。
尽管我如此努力,分科之后还是被挤出了清北班。经历了如此多的一波三折,我选择相信命运。我想过,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不会改变当初的分科选择。我不知道未来的路究竟如何,也无心再做过多规划。我已适应“边走边看”的步调,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做自己就好,不甘落寞,也不安于现状;不奢求太高,也不过于平庸。到过山顶的人,已经看过最美的风景,让它成为记忆也好。
奋战高三,一举夺魁
三百多天的备考日子,像是一首主旋律急促的交响曲,带着时而轻快时而舒缓的副旋律,一路伴奏着高三学子迫切上岸的心跳声。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战斗,直到失落时看到伙伴递来的小纸条,焦虑时听到老师给予的鼓励,自卑时想到大家为我竖起的大拇指……其实,高考之战选拔的从来都不是独占鳌头的个人英雄,而是一批批能风雨同舟、共度祸福且锦绣满怀的战士们。在前两年尝够“内卷”带来的恶果后,高三这一年,我选择以合作代替“内卷”,与班里成绩不相上下的伙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从此课间成了我们的单词分享会,以认生词来进行积分;吃饭时的闲聊掺入古今名人的生平事迹,谈论着少年英雄霍去病“插羽破天骄”,少年俊杰苏东坡“诗酒趁年华”的故事;课间操结束后,我们选择了别样的小憩方式,抽背历史知识点,靠精神紧张来忘却身体疲劳。
图1 学习互助小组给予积分最高者的奖励
“关关难过关关过”,早晨听到闹钟响起总有顺手关掉继续睡的习惯,但见过凌晨五点尚未开灯的教学楼后,我相信即使再大的习惯也能克服“早起关”。一开始,熬夜所损失的睡眠总会在第二天白天上课时补回来,但精心计算过三个周期的深度睡眠后,我从此不怕“熬夜关”;一年一个样的高考压轴题永远在套路之外,而解决过老师都无能为力的数学题后,我从此不怕“难题关”;成绩起起伏伏最是扰乱心态,但取得过蹦极式的成绩后,我从此不怕“心态关”。学习关考验能力与技巧,生活关考验意志和毅力。衔接高三那个暑期的极端高温﹑一次两次受病毒感染的病痛让我的精神犹如弓箭的弦,在拉满时的紧绷与放手时的松弛之间反复切换,但山高不阻吾志,涧深岂断吾行,无论是在校还是居家,我时刻谨记主线任务,时常与孤灯为伴、与书本交谈,最终穿过风雨,又见彩虹。
图2 早上第一个到教室
盛夏的六月,栀香满园,伴着蛙声蝉鸣,我整理行装,走上高考战场。坐在高考考场上的我,真正有了化笔为剑的力量,一呼一吸间,我仿佛是化身大鹏的鲲,静待“扶摇直上九万里”。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我迈着无比轻松的步子飞奔向校门,那一刻,花香扑鼻,我知道,无数束手捧的鲜花里,会有一束属于我。看见妈妈后,我们热泪相拥,没有话语,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考结束后,迎来的是再一次战斗——填志愿。我与信息对弈、与数据交锋,与众多高校同下赌注,只赌一个花落谁家的结果。八月中旬,所有的等待终于有了圆满的答案。
再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光锥运动着,但也静止着,你的细微改变可以让你以不同的面貌到达另一岸,但不能改变它该有的轨迹。对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高考,无非是很多人同时做同一张卷子;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市,和谁走四年,和谁走一辈子。最终发现,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上对的人,而对的每一道题,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在高考前我把这句话送给了别人,也送给了自己,现在送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