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不服输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成为耀眼的存在,但我始终希望自己过的是光热的人生,是回想起来感到澎湃的人生。
高一某个晚自习,在做地理作业的时候,我突然就开始掉眼泪。我把哭的原因怪罪在地理作业太难上了,但其实并非如此。高中的学业比起初中繁重许多,压得初入高中的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晚睡早起的作息更是在不断蚕食着我的精力。
等到我终于适应高中生活的时候,已经快要高二了。选科时,对于物理和历史这两者,我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果断选了历史。高二分班后,因为一些主观原因,我很不喜欢新的历史老师,所以都不听她的课。一个不听课的孩子,成绩大概率是不会好的。
直到某次考试我的历史考出了三十多分,我才开始正视自己的学习态度。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补习历史,甚至是很多个完整周末的时间。我也开始认认真真听历史老师讲课,因为我意识到这能节约很多时间,不用课后再额外花时间去补习。在自己努力和老师的提点下,我的历史学习慢慢步入了正轨,成绩逐渐提升。
适应不了五点早读,跟不上化学老师的讲课节奏,弄不懂生物课本中的蛋白质结构……初入高中的我像一只蒙着眼睛的蜗牛,背着大大的心理包袱,慢吞吞地走着。
高中的一切都与成绩有关,包括教室里的座位、老师的态度、父母的脸色以及自己的心情。拿到第一次月考成绩单时,冰冷的排名扫走了我对高中生活的美好期待。我陷在理想和现实的漩涡中,懒散的学习状态受到重伤,思虑越来越重,行动却并没有与之相匹配。如此往复,我困在原地寸步难行。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整个学期,直到某天我听到自己在班主任口中被定义为“二本学生”。这根小刺不停地扎着我心底的那份不甘与固执,给我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疼痛。我开始认清自己一直在逃避,逃避自己不喜欢的高中氛围,逃避自己早已弄丢了“好学生”光环的事实。
痛定思痛的我,开始努力摆脱低迷的状态,少想多做。
为了克服早上起床困难的问题,我在睡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到的所有东西,尽可能地缩短花费在洗漱和路上的时间。最开始我还把每天起床的闹铃调早一两分钟,直到自己不再慌慌张张。化学课跟不上节奏,我就勇敢地去和老师沟通,让老师从给我讲题感到头痛到最后分科时建议我选择化学。生物课听不懂,我只能课下多努力,经常去请教成绩好的同学。请同学讲题可以让我很放松地汲取知识,且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共性,在表达自己问题的时候对方更容易理解。那时我不知道这是否只是自我感动式的努力,但我知道自己正在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遇见良师也遇见益友。
刚刚步入高中时的我,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规划的学生。在第一次入学模拟考试中取得全班倒数第六名的“佳绩”时,纵使家长急得焦头烂额,我也不以为意,直到开学后的第一次座位调整。
座位调整是根据成绩来安排的,我也因而被安排在班级最西侧的角落里,旁边就是垃圾桶。这样的待遇使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当晚回到家,我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内心的委屈无法诉说,只能下定决心:哪怕在那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我也要学好,给老师看一看我的真正水平,“不蒸馒头争口气”,我要证明自己是可以考好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连父母都察觉到我的脱胎换骨。看我每天学习到深夜,他们劝我要早早休息,不能累坏了身体。但我根本不觉得辛苦,正相反,我十分享受自己不断进行知识积累、架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跟其他同学对比起来,我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我选择跟随老师的节奏学习,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必须不打折扣地认真完成,此外还进行其他的课业训练,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享受在这过程中获得的无限成就感,得到的老师的肯定,这些都让我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
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帮助我追赶了上来。直至高二结束,我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十名,这使我干劲十足。正如植物学家弗兰克·迈耶所言:“你因成功而内心充满喜悦的时候,就没有时间颓废。”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学习困难者”的身份,扭转了老师对我的认识,还逐渐体会到通过学习充实自己的乐趣所在。
高中的我自认为自己有点特别,是个喜欢文学的纯理科生,并引以为傲。直到一模成绩出来,100出头的数学、压在及格线的生物、中规中矩的语文——这才让我感到了痛,意识到自己就是文一般,理也一般,文理知识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普通,但还有几个月,我还是想要再多一些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前行。
我开始认真分析自己的一模试卷,并被自己的发现吓出一身冷汗:生物遗传的题目老师前几天刚刚讲过,我自以为都懂了,没想到考试时落入同一个深坑……找到问题,后面重点就是解决办法。我寻求生物竞赛高手的帮助,她告诉我:“理科学习最重要的是归纳总结,一套方法可以用在很多题上。你可以试试错题本,但不光是记录错题,更要挖掘里面的知识。”我似懂非懂地开始尝试,用错题总结出考题类型,进而延伸出知识点。慢慢地,我发现这就像是物理中的“串联电路”,按动一个开关,一连串的“小灯泡”都点亮了。
我不聪明,学霸一眼就记住的知识点,我可能需要几倍的努力来理解。但是我不着急,我会告诉自己,学懂错题本上的每道错题,用口诀多记忆一个知识点,我就已经胜利了。
在县城里上学时,我渴望走出这座无法承载我所有梦想的地方。没有人告诉我必须要做什么,但我给自己施加了无数压力,多到让我无法喘气。
高一时,一次大型考试的失败让我彻底失去了进入重点班的机会。我很不甘心,分班后的那段时间,我拼命努力。我看过早晨六点教学楼零星亮灯的模样,无数次第一个打开教室的灯,做过无数的习题,有压力时就在下自习后到操场跑步,听风吹过的声音,好像这样就离我想要的更近了。回想起那段时光,我努力得很笨,笨拙地做市面上的热门习题册,认真纠错,认真背下每一个知识点。但对于一个没有足够天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稳定踏实的努力方式,不过这种方式极其需要进行自我约束。
接下来,在分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中,我考了班级第一,在以往被重点班学生占据前十名的文科榜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名字。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晚风是热热的,恰如我滚烫的心。我满心欢喜,如常拿起了课本在走廊的窗子旁背书时,我轻轻跟自己说:“谢谢你让我看见努力后苦尽甘来的意义,再努力一些,你一定可以!”至今回想起来,我仍觉得热泪盈眶。在后来每一次遇到难题时,我都在心里轻轻地鼓励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我们都是单枪匹马闯入这世间,只为活出自己的全部精彩。事或常与愿违,但事总在人为。不辜负青春,我们一直都是从前的那个少年。愿你在盛夏,得遇草木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