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儿都”求学记(上)

作者: 曾叶谙

十八岁那年,我从老家——晋北的一座小县城出发,坐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

我只凭着对天津这座城市浅薄的了解便填下了高考志愿。那时,我只知道它是一座新一线海滨城市,我想它应该不像“北上广”那样被人们誉为快节奏生活的代名词,它也应该不像我的家乡那样会被人遗忘在不知名的角落。深入了解后我发现,天津这座“哏儿都”,真的很不一样。

天津初印象

我拎着大包小包从天津站一出来,便迎来了学校安排的迎新团。学长学姐们热情地迎接我们,安排我们坐上了去学校的大巴车。这时,我才得以好好审视这座我选择的城市。

从天津站出来,一眼望去便是穿城而过的海河。相比于原先我所知道的天津是一座海滨城市,此时映入我眼帘的天津更像是一座“河滨城市”。虽然天津东临渤海,但我在天津求学的这段时光,倒真的没怎么见到大海,而这一条贯穿了整座城市的海河,却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海河旁有一座海河广场。这里高楼林立,人流如织,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也有快节奏的那一面。沿着海河游览,天津的大多数风景都能欣赏到。比如,一路沿着海河前行,走过世纪钟广场,接下来便可以看到著名的解放桥。

解放桥伫立在海河之上,原名“万国桥”,是中国唯一的双叶立转式开启桥,也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解放桥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天津的变迁,时至今日,仍承载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来来往往的行人。立于海河之上的桥梁还有很多,一座座桥梁,构成了天津独有的景观。每一座桥背后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只待你慢慢领略。

沿着海河继续走,还能看到著名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大一刚入学时,我便跟室友一起加入了学校的轮滑社,社里的第一场活动便是在“天津之眼”附近开展的。夜幕降临,“天津之眼”也亮起了灯。我们一行人沿着海河一步步滑向“天津之眼”时,看河水中倒映着“天津之眼”的璀璨灯光,微风拂过,河面好似跳起了轻盈的舞蹈,心情也跟着愉悦了不少。偶尔我们还会停止笑谈,在“天津之眼”下伫立,凝望这座城市,感受到繁华之余的宁静。

天津古文化街:

寻味“津门故里”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文化的发祥地,记录着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里不仅有天后宫、玉皇阁、通庆里、戏楼、民俗文化馆等景点,而且荟萃了杨柳青年画、王星记扇子、泥人张彩塑、津门蔡氏贡掸、皮糖张、果仁张等众多“非遗”品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历史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

天津古文化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分别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其中,“津门”是天津的别称,“故里”是老地方的意思,“津门故里”,有天津卫的发祥地之意。

在天津求学的时光里,除了去古文化街,我们周末最盛行的活动之一还有去大胡同购物。大胡同是津商的发源地,是北方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素有“南有义乌,北有大胡同”之誉。虽然后来由于城市规划,大胡同搬迁了,但这份记忆永远值得我们珍藏。

“煎饼果子来一套”

天津的美食特产享誉全国,比如著名的狗不理包子,它与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并称为“天津三绝”。沿着古文化街,便能寻到不少享誉全国的百年老店。

虽然煎饼果子没有被列入“天津三绝”,但它却是“重中之重”,是我必须要来讲一讲的。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你只要早上出门,都能看到很多卖煎饼果子的店铺和摊贩,有些火热的店铺早上六点就会开始有人排队,可以说煎饼果子已经是来天津不得不品尝的特色美食。

“煎饼果子来一套”的歌词火遍大江南北,那么,什么是“一套”煎饼果子?在天津,如果你说你要一套煎饼果子,多半是指要一套以油条打底、用料丰富的煎饼果子。摊开的杂粮饼皮,加上咸香的油条、薄脆,再配上各种可口的酱料,真是让人食指大动,称得上一句“金黄喷香好味道”。

“哏儿都”的自我修养

必须要提一提特“哏儿”的天津人。“哏儿”,是天津话,可以理解为幽默、有趣,但我更想理解为一种面对生活时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我求学的这段时间里,遇到的天津人,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像是天生的“乐子人”。

天津不愧为相声的繁荣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说相声的人,有人“逗哏”,就有人“捧哏”。还有快板儿,毫不夸张地说,天津人一开口, 不是像在说相声就是像在打快板儿。只要天津人开口,就有你乐的。

不管你是二十多岁的妙龄少女还是芳华已逝的大娘,只要在天津,你就是“姐姐”。若是你年纪小,被喊“姐姐”,也不要不高兴,因为这就是天津人独有的文化。天津人喊“姐姐”,既体现了天津人的爽朗情怀,又融合了市井文化的纯真,既不谄媚也不敷衍,很是熨帖。

“哏儿”就是刻进天津人DNA里的艺术。或许,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幽默才是对这座城市最高的赞誉。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在1919年创办的综合性大学,一度是中国最成功的私立大学。1937年,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下,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去过长沙,到过昆明,历经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又回到了天津。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南开大学至今仍是中国最为著名的高校之一,它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三所大学并称为“清北复开”。虽说现在,“清北复开”渐渐变成了一些考生口中的“清北复交”,但南开大学自身的综合实力仍不容小觑。作为一所文理并重的大学,学校学科实力强劲,综合性强,在这里不管你选择读什么专业,都不会留下遗憾。

来南开大学就读,可以选择的优势专业有很多。学校有专业学院28个,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科学更是进入了前1‰。学校金融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生物技术、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历史学、化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英语、环境科学等专业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可以说南开大学是各学科综合发展,不大“偏科”的一所大学。

以金融学为例,南开大学金融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在1919年办学之初就有商科,并设有银行财政学门,后又有来自世界名校的知名学者担任历届系主任。

今天的南开大学,拥有八里台、津南、泰达三个校区,校园内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津南校区位于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内,是一个现代化气息十足的校区,建筑风格既传承了南开大学的文化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八里台校区则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古朴的建筑和参天的大树让人感到宁静。

八里台校区的主楼,不仅是南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天津市的地标建筑之一。主楼设计仿照当时苏联的建筑风格,沿中轴对称,线条朴素明快,气势雄伟庄重。1989年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70周年校庆日,学校又特地在主楼南广场树立了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的塑像。

在南开大学读书是一种独特又难忘的体验,这里教学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学校拥有众多知名的教授和学者,他们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非常敬业,对学生的指导耐心且细致。在一些专业课上,老师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学术动态。学校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

除了学习,南开大学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特色讲座、志愿活动等层出不穷。学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还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作为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南开大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校园内的周恩来总理塑像、纪念碑,严修、张伯苓纪念园等引来无数人瞻仰、参观。南开学子们也会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不断追求进步。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前身为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学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方工科之王”

如果说南开大学综合性强,天津大学则在工科方面优势更明显,有“北方工科之王”的美誉。学校的王牌专业多为工科类专业,如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软件工程等。

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天津大学的老牌优势学科,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5月,天津大学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更是在ESI全球排名中进入前1‱。学校化工学科历史悠久,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当时的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并组成。

另外,作为较早开设建筑学相关专业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天津大学的建筑学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大校区,文化传承

天津大学有卫津路、北洋园和滨海工业研究院三个校区。卫津路校区是天津大学的老校区,这个校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内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景观。北洋园校区则是新校区,校区规划和建设先进合理,教学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有一座著名的北洋纪念亭,它形态方正、风格敦朴,通体由花岗岩砌合而成。亭内西南角的石壁上镌刻着学校校史,东北角的石壁上则镌刻着校歌,西北角的石壁上是由老校长茅以升在学校85周年校庆时亲笔题写的校训“实事求是”。而最吸引人目光的,莫过于东南角上那张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钦字第一号了,它的所有者王宠惠1895年入北洋大学攻读法科法律,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以首位毕业生的身份获得了由北洋大学颁发的这张文凭。自落成以来近30年,无论风雨,北洋纪念亭始终默默伫立于此,诉说着学校的沧桑与辉煌。

北洋园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当属获得过建筑界大奖“鲁班奖”的郑东图书馆。郑东图书馆共4层,既有公共服务大厅、阅览室、网络机房、采编中心、会议室、报告厅及各类办公室等功能区,又有专门供师生使用的自习室、读者研究厢、试听教室、咖啡吧、茶吧、休息厅等场所,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由于北洋园校区位于七里台附近,加上学校工科优势明显,男生比例相对较高,还曾被校友们戏称为“七里台男子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内的学与玩

天津大学学习氛围浓郁,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内经常座无虚席。同学们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合作与竞争并存。还有学子总结出了学校内外各种可利用的自习室,发布在网上后点击量很高。

不过,不要以为天津大学只有学习,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天津市出了名的丰富多彩,国际文化节、“海棠季”系列活动、趣味运动会等令人应接不暇。每年4月春日迟迟,“天津大学·海棠季”便如期而至,数万游客慕名前来赏花,这也是独属于天津大学的春日浪漫。2024年的开放日活动当天,学校在卫津路校区和北洋园校区设计了“殷殷家国情”“加油向未来”“文脉永相传”“北洋春之声”4条游览线路,同时各学院、部门、学生社团等组织了60多项主题活动,比如化工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就开展了“赏海棠美景,酿海棠花酒”“北洋十里海棠,镜下百种微生”“iGEM与合成生物学”三个活动,分别为公众提供了酿酒、微生物以及合成生物学知识讲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