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一头扎进高三

作者: 兰笔芯

在我步入高三之前,我们省内的高考数学忽然迎来改革,所有选择题一律改为填空题。消息板上钉钉,往年带有选择题的高考真题试卷瞬间失去了意义。这一改革足以在文科班引起一阵恐慌。作为一个偏科生的我,本来数学就学得不太好,这下内心紧绷的那根弦拉得更紧了。我很清楚,选择题在不会解的情况下,还有百分之二十五蒙对的概率,可改成了填空题,正确率就只有零和百分之百这两种可能了。

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高考结束后离开了学校,我们则回学校继续上课。返校当天,各科老师不约而同地将当年的高考试卷带入了课堂,“考点”“出题角度”“答题技巧”是那几天课堂上的高频词汇。尤其是数学,当数学老师将高考数学试卷带入课堂时,我们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仰头望着它。试卷发下来后,连平时最吊儿郎当的学生都开始全神贯注地读题做题。没有一个人说话,教室里静得如同高考现场一般。那种紧张又压抑的气氛,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

高三就是在这种无比紧张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的。我们一头扎进高三,就像扎进河水中的人,拼尽全力游向对岸,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溺毙在水中。身边的每个人步调都紧了很多,谁也不愿落后于人。一大早,宿舍里大家又在暗自争抢着第一个起床。每次第一个起床时,我欣喜于自己的快速,洗漱后便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学习。捧着书本,看着天色愈来愈亮,内心很是充实快乐,仿佛自己的成绩也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如若在中间段起床,心中便难免会生出一丝没有成为第一个起床的人的遗憾,但转头看看其他还在酣睡中的人,又有了一丝安慰。有时晚上没有睡好,早上起不来床,但在睡眼蒙眬中发现其他床铺都空了,身体就像是被抽了一鞭子,全身细胞立刻苏醒,整个人迅速从床上翻起来。接着穿衣、刷牙、洗脸一气呵成,不带半点拖拉,甚至觉得花时间坐在食堂吃早饭都变成一种奢侈,匆匆买两个包子,恨不得在跑向教室的路上就解决掉,以弥补自己赖床浪费的时间。

来到教室,不需要老师进班宣布早读课开始这个仪式,大家坐下来后,便自觉开始早读了。人每多来一个,读书的声音就多一份响亮。有人习惯抬头大声朗读,有人则低头蜷身背诵。读到困惑之处,会停下来思考,并动笔记录问题。高三的每一天都在读书声中拉开帷幕。

做早操,可能是我们高三生一整天里唯一的运动。但即使在这时,也没有人肯放松。单词本、写满知识点的字条被大家塞在口袋里或藏在袖口处,在下楼梯和排队候场时便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也有人选择和要好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的课文背诵情况,为接下来老师的背诵抽查做准备。

每一个课间十分钟都会被高三学子充分利用起来,即使是在走廊或者楼梯间,也总能见到一个个低着头背诵或默记知识点的身影。这就是高三学子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模样。

晚自习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段,教室里只有笔尖和纸张亲吻的沙沙声和纸张游走于空气中的哗哗声。大家都在努力完成每门科目的作业,时不时有人抬起头来,从堆起来高得能把自己压倒的书本、试卷中翻找出自己想要查对的知识点,便又埋下头去学习。

父亲说学习就像是做小偷,你得学会“偷时间”,偷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就能超越更多的人。因此,每天晚自习结束后,我都没有直接回宿舍。我总要在教室里再待上半小时,回顾一天的学习要点,让各科知识得到巩固。我多希望每天多出来的这半小时,可以让笨拙的我,拥有更多奔赴高考考场的勇气。放假期间我也从来不松懈,要求自己一定要先做完所有的作业,才可以适当放松。

高三这一年,各种试卷层出不穷,试题弯弯绕绕,花样百出。我有时苦恼,在海量的题目中,怎么就那么难碰上两张完全一样的面孔呢?让我们想省些力气都不能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我们心情的好坏成正比。理想的分数,会成为自己睡个懒觉、加个鸡腿的借口。扎眼的分数只会一直待在课桌的抽屉里,羞于来到桌面上,如若不得已来到了桌面上,某本书的边角必然会成为这分数的“庇护所”,将它遮得严严实实,最好永不见天日。

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也曾迷茫。有一次我考得很不好,连一向擅长的语文作文也写成了流水账。捧着分数很低的试卷,我好像已经看见了那个高考失利的自己,心情跌入谷底。那个周末,在完成老师要求我们写的周记后,我纠结再三,在文末用铅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诉说自己的不自信。不久,周记本经老师批改后返回到我手中,上面语文老师用红色的笔写道:“你觉得自己差劲,我可不这么认为哦。你的语文底子一直不错,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我相信你最后一定会取得一个好成绩!”这段话印在我的脑海里,在那些自我怀疑的日子里,它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如同缺氧的鱼儿重新获得了氧气。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转眼间,我们迎来了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优秀学生发言、年级主任发言、校长发言……每一场讲话都振奋激昂,能让在模拟考试中暂时失意的高三学子重新燃起希望,想要再大战三百回合!依稀记得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多考一分就能“干掉”好几百号人。我默默地想,回去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或许就能“干掉”好几百人,便立刻有了满满的冲劲。

从那天起,所有高三教室里黑板的右上角都会被写上“距离高考还剩××天”几个大字。每天班里谁第一个来,谁就改一下这个数字。我们看着数字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又从两位数变成一位数,紧迫感与日俱增。

高考如期而至。坐在高考考场里,手心里的汗水透露了我的紧张与不安。对那时的我来说,这是一场足以改命运的考试。拿到试卷,我下笔都比往日多了一分谨慎。我不停地深呼吸,尽可能地平复心情,从容作答。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高三正式完结了。我的身体轻飘飘的,只觉得终于可以“抛弃”那些已经被“啃烂”的书本,将这三年来沉重的压力卸个精光。

如今回看高考这段旅程,原来身在其中之时,我们把它看得比天还大,觉得它可以决定我们一生的走向,好像步入理想的大学,人生就将迎来高光时期,前途一片光明,相反,生活就注入了灰暗的色彩,充斥着迷茫。高三的我们,或许都曾为试卷上的分数或欣喜或悲伤,或奔走相告或沉默不语。但其实,这段时光终将成为过去,不必加重它的影响,人生很长,未来有无限可能。这一段努力拼搏的“限量版人生”,更像是我们青春最鲜艳的记录,那些不曾被辜负的每一日晨读、每一份试卷、每一道题目都是我们青春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历和成长,或许,这才是高三的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