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主题素材解读
作者: 屈莹一、主题内涵
坚持是明确奋斗方向后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前进的奋斗状态,是坚守原则毫不动摇的意志品质。它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恒久探索,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生命韧性,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耐心付出,是“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执着努力……
坚持的本质是沿着一条道路笃定前行的不懈怠,是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的不放弃。可贵的坚持彰显了一种对成功及人生至高境界不懈追求的顽强意志,以及一种矢志不渝、坚持追求理想的决心。
二、经典挖掘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素材解读】
(1)一心一意地坚持做一件事,终能创造惊艳时光的奇迹。牧羊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让荒原渐渐焕发了生机。他一心一意地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脚下的这方土地。时光不负有心人,荒原终于迸发出了绿色的希望。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那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力量。
(2)无关功利的坚持让我们肃然起敬。牧羊人坚持在荒原上播种,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看到荒原焕发生机。或许他的这种坚持会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耻笑,但我们不会笑,因为我们知道牧羊人心中的天地是宽广的。
三、人物选志
周永开,1928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金光乡,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后,曾任原达县地委副书记等职务。退休后,当看到昔日青翠的花萼山变成荒山时,他坚持要改变这座山的模样。
周永开在花萼山,维修学校,花了1年时间;通电,花了2年时间;修路,花了8年时间;封山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整花了14年时间。
周永开要求,全村党员干部带头,牛羊圈养,柴火只准捡不准砍。干部们把村规民约挨家挨户分发,还特别叮嘱,周老革命说,大家定的规矩大家执行,谁违反了,就要天天跟他一起巡山护林。
周永开成立了专门的护林队伍。村支书项尔方任护林联防队队长。周永开自己掏钱给护林队员发工资和奖励,每人每年100到300元不等。要知道,那时村干部的工资每年也才200多元。
那些年,周永开不知走了多少山路。但是,他从来不念辛苦和劳累,只为让心中的一份坚持开花结果。
在周永开的不懈努力下,花萼山终于变了模样,新挂上了保护区的牌子。挂牌的那一天,周永开用衣袖把牌子擦了又擦,眼里饱含着热泪。
2019年国庆前夕,91岁高龄的周永开又一次来到花萼山。苍翠的群山、茂密的树林、蜿蜒的水泥公路、新建的农家庭院、漂亮的保护站办公楼、高大的钢结构瞭望塔,一切让周永开兴奋不已。特别是听说熊和锦鸡又回山里来了,他开怀地笑了起来。
(选自2021年9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素材解读】
(1)坚持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周永开退休后立志改变花萼山的面貌,面临着种种困难。实现心中的愿望犹如逆风前行,但周永开不怕,因为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这种决心让花萼山终于变了模样,让老百姓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2)一份坚持让人活出了老而不衰的生命状态。退休的周永开没有去含饴弄孙,没有在日渐老去的岁月里发出颓唐的叹息。他用一份坚持向人们展示了宝刀不老的事实。周永开的精神世界是丰盈的。退休后,他选择用燃烧自我的方式倾力改变花萼山的面貌,让我们看到了他老而不衰的一面。老亦可有为,只要心中有一份可贵的坚持。
四、时事传真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话贯穿着燃运部职工朱媛娜整个职业生涯,她30年来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守护燃料运行“生命线”。
1993年,刚刚毕业的她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江苏常熟发电厂。初入电厂,朱媛娜也曾因为工作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而犹豫徘徊,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当时正值公司创业初期,运行环境艰苦,输煤系统缺少设备保护,遇到接卸潮煤时,都是一整个班站在皮带旁进行监护。”那时候,作为巡检工的朱媛娜,和同事们并肩奋战在汗水与煤灰交织的环境中,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回忆过往,朱媛娜坦言:“环境的艰苦还可以克服,但是夜班的疲劳困倦真的难以忍受。我也是上了夜班才体会到古人所说的‘头悬梁、锥刺股’一点都不夸张,好在也熬过来了。”
2009年6月,燃运部人员发生大变动,朱媛娜从卸煤码头被调至场地开展斗轮机作业工作。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她依然选择了与同事们一起坚守岗位、不断奋斗,共同撑起了燃运场地的“半边天”。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谨慎对待每一个工作细节,饱满的工作热情在灰暗的煤场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2010年,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员,朱媛娜严以律己,通过自身努力,成为燃运转岗后第一批独立当班的女司机、2020年公司斗轮机司机技能比赛第一名获得者,也是当下燃运部唯一的女性党员。
(选自2024年1月4日中工网,有删改)
【素材解读】
(1)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平凡的人活出了生命的精彩。朱媛娜的工作可能在外人看来并不起眼,但她没有因此轻视自己的角色。相反,她深知每一份工作都有其重要性,并通过持续的努力,将这份平凡转化为卓越。这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有机会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2)中国的蓬勃发展需要具备坚韧不拔品质的国民携手并进,共同助力。国民持之以恒的奋斗,不仅能够赢得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国家的宏伟蓝图中,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不懈坚持都承载着非凡的意义,绝非微不足道。
五、运用示例
请以“可贵的坚持”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文题解读】
“可贵的坚持”这一偏正结构的题目,不仅聚焦于“坚持”这一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还通过“可贵”这一富含褒义的修饰词,促使我们反思哪些坚持是真正值得颂扬的。由前面几则素材,我们会想到,可贵的坚持和心性密切相关,而这份心性又关乎无私的品性、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仰。正是这些可贵的坚持,让自然和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写作本文,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1)课本是写作的后花园,我们可从中撷取写作素材,深入挖掘课本中人物身上闪耀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光芒。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植树的牧羊人有坚持的品性外,课本中还有许多凭着坚持活出人生厚度的例子。
(2)可放眼社会,选取以坚持活出精彩人生的事例来论及坚持的可贵。比如,我们可以用周永开和朱媛娜的事例作论据。当然,我们还可以辐射开来,写大国工匠创新的坚持、教师忘我的坚持和医生救死扶伤的坚持等。写作时要注意加工好选取的事例,处理好叙和议的比例。
(3)可审视自己的一份坚持,和自己进行一次对话,明确坚持和梦想之间的关系,阐述并揭示坚持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并进一步为能坚持的自己加油鼓劲。
【范文示例】
可贵的坚持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并非每一种坚持都能赢得我们的颂扬。盲目追随潮流、丧失自我本色的坚持,无疑是偏离正轨的谬误;而目标偏离,却仍一意孤行、不知变通的坚持,则是愚蠢至极的执着。这些,绝非我们所推崇的可贵坚持。我们真正要致敬的,是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勇气光芒的可贵坚持。
可贵的坚持和错误的坚持并不难区分。一旦确立了正确的目标,那些能够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并持续为之奋斗的坚持,便是真正难能可贵的。正如那位在广袤荒原上默默耕耘的牧羊人,他一旦在心中种下了播种橡子的愿景,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挥洒汗水,用无尽的辛劳浇灌着充满希望的大地。他的坚持,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又如那位退休后仍矢志不渝的老党员周永开,他下定决心要让荒山焕发新颜,便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用十几载的光阴将荒山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景区。他的坚持,是对责任的勇于担当,是对信念的坚定守护。他们二人,都以可贵的坚持,让脚下的土地焕发了勃勃生机,写就了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可贵的坚持之所以值得我们赞美,是因为它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毅力的伟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条道路是铺满鲜花的坦途。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和困难,有人选择怨天尤人、知难而退,而真正的坚持者则会像那牧羊人和周永开一样,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迎接挑战,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他们就像山间的毛竹,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在困境中愈发坚韧。他们的坚持,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是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
青少年要想活出非凡的人生,就必须多一些可贵的坚持。坚持追逐梦想,不畏平凡。就像朱媛娜那样,在燃运部的平凡岗位上坚持把分内的事情做好,不因平凡而不作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但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用可贵的坚持去书写人生的篇章,就一定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辉煌。让我们拒绝丧文化、拒绝“躺平”,用坚持点燃生命的火花,用努力铸就人生的辉煌,在冰封的土地上培育出怒放的蔷薇,收获人生的诸多喜悦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