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往事
作者: 汪紫涵初春,万物生长,树枝抽出嫩芽儿,花朵含苞待放,碧绿的小草淌着水珠。窗外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让人感到惬意。绵绵的春雨是那样无私,它灌溉着生机勃勃的植物,滋润着这片饱含活力的乡村土地。我一个人在爸爸的房间玩,在一个柜子里发现了一本年代久远的日记本:皱皱巴巴的封面、劣质的油墨、潇洒又张扬的字迹。好奇心驱使我阅读下去,虽然大多数内容看不太懂,但是有两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想在天上画满窗户,让黑暗的人看见光明;想在黑暗的时候捅破天空,让银河倾泻而下。”
“我应该是一位诗人,是可以在黑暗里看得见任何微弱光亮的人。我心里仿佛有一面镜湖,可以倒映任何美好的事物,如山峦、白鹭、树影、雾气……”
我的心微微颤动,像蝴蝶柔软而富有力量的翅膀在轻轻扇动。通过薄薄的日记本,我才知道爸爸少年时的梦想,发现他是一个不断追求光明的人。我们一家三口生活在农村,爸爸虽然外表普通,但内心却活力满满,他对我的爱真挚而浓烈……
那年盛夏,天气是那样炎热,人们似乎中了毒,都在寻找一种名为“风”的解药。我也不例外,坐在木制秋千上左右摆动,企图让秋千载着我寻找舒适的风。秋千是爸爸做的,用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完工,坐的木板被打磨得分外光滑,还细心地装上了柔软的坐垫,我很是喜欢。
“爸爸,爸爸,快来陪我荡秋千。”稚嫩的呼唤声打破了无休止的蝉鸣声,爸爸从厨房跑来,身上系着围裙,脸上还有白花花的面粉。“好的,看我把你荡到天上去。”他答应着,又把手上的面粉在围裙上擦了擦。我感到一股力量从后背传来,秋千载着我荡来荡去。凉爽的风吹拂过我的碎发,驱散了盛夏的炎热,热烈的蝉鸣声中掺杂进了我和爸爸的欢声笑语。
那年仲秋,桂花像小娃娃似的簇拥在一块儿,点缀在绿叶相衬的枝干上,花香四溢。正值丰收的好季节,爸爸和妈妈忙着做农务,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去田里忙活,傍晚还要赶回家给我做晚饭。虽然时间紧,但妈妈做的饭菜一点都不含糊——三菜一汤,冒着热气,温暖着我的心。
在等待妈妈做饭的时间里,我静静地坐在秋千上,爸爸站在旁边给我讲故事。秋千附近的风景极好:秋姑娘打翻了她的胭脂盒,让天空染上了娇羞的红色与充满活力的橙色;光秃秃的树干有着“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空中不时传来乌鸦和麻雀发出的叫声;环绕着小山的河水欢快地流淌,唱出动听的歌声。好一幅依山傍水秋景图!这时,我依偎在爸爸温暖的怀里,仔细聆听爸爸口中有趣的故事。他时不时做一些有趣的动作,还模仿故事中人物的神态。我们情不自禁地大笑着,山顶上的夕阳渐渐下了山,眉眼间也带着和蔼的笑意。
那年暮冬,冰天雪地,万物凋落,晶莹的冰雪闪耀着光辉,覆盖在秋千上。我窝在厚厚的棉被里依旧感到不暖和。爸爸递给我一副手套,脸上喜气洋洋,沟壑似的皱纹更深了。他说:“你看秋千多冷啊,我们快去帮它抖抖积雪吧!”“好啊!”我拉起爸爸的大手,兴奋地向秋千跑去。
屋外,屋檐下长出晶莹剔透的冰柱,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光芒,如梦如幻。秋千上的确积了一层手指深的白雪,捧起一把来,像一手闪耀的碎钻。我和爸爸拿着铲子在积雪上玩了起来,切成方块的是豆腐,堆成长柱的是宝塔,抹成圆形的是大饼……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此起彼伏的笑声在山水小村中回荡……
春雨打湿着秋千,夏风吹拂着秋千,秋阳朗照着秋千,冬雪覆盖着秋千。冬去春来,四季轮回。
人们常说,秋天是适合思念的季节,我也常常在这个季节里感怀。秋日的暖阳缓缓地流动在时间的缝隙里,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已经被谱成乐章、写成信件。风翻起过去的书页,阅读过去的故事,记忆回溯,依旧新鲜。
我亲爱的往事,可否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指导老师:叶晓芳)
(本文系第十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