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传承与焕新

作者: 袁华琳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边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就斐然,一边是未来的传承工作任重道远。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席卷而来,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浙江省兰溪市锦绣育才中学袁华琳老师组织同学们以“走近非遗:传承与焕新”为主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活动。

非遗并不遥远

说起非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一个高冷的名词?或者是一种情怀?与现代社会脱轨,并不实用?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国非遗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门类。

其实,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用筷子吃饭时,就体验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非遗魅力;当我们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时,就领略到了中华民俗文化的非遗风采;当我们在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时,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非遗氛围。这些,都是非遗在我们生活中的痕迹。(胡子恒)

家乡好吃的非遗

你知道我们家乡好吃的非遗有哪些吗?嗯,那可太多了。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金华的城市名片——金华火腿,它以色、香、味、形“四绝”而闻名天下。2008年,金华火腿腌制技艺就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金华火腿皮色橙黄,如琥珀般透亮;肉质则红润如火,如珊瑚般诱人;色彩对比鲜明,风味层次分明。闻起来肉味醇香,吃起来滋味鲜美,适合作为配菜炖汤或清蒸,是金华非遗中的“食”力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至于那酥香诱人的酥饼,2009年,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遗名录,是金华地区传统特产。其制作技艺精细复杂,包括选料、饼坯制作和烘烤等工序。刚出炉的酥饼每层薄如纸,金黄的皮面佐以黑芝麻点缀,包以甜咸适中的霉干菜肉馅,馅心油而不腻,咬下去咸中带甘,酥脆可口。

还有兰溪风肉、浦江一根面、东河肉饼……好吃的非遗太多啦!爱家乡,从爱家乡的非遗开始。(陈章赟)

非遗之困

非遗作为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独特结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但在现代社会的急速变迁中却陷入了困境。

首先,文化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构成了非遗面临的首要难题。伴随全球化的浪潮与现代化的步伐,诸多古老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传统节日等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悄然消失。

其次,传承者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弱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人群受到多元文化、快餐娱乐的强烈吸引,往往忽视或轻视本土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导致非遗的传承链条出现断层。例如传统手工艺,包括刺绣、陶瓷制作、剪纸等,因其耗时费工、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与职业向往,从而面临技艺流失的风险。

再者,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非遗构成潜在威胁。譬如,数字化阅读普及使得纸质书籍、书法艺术的受众减少,网络短视频平台盛行则对传统戏剧表演造成冲击。

另外,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法律框架的缺失与滞后等,交织构成非遗的保护难题。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杨薇薇)

当非遗遇见文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创赋能非遗已成为拓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空间的重要途径。非遗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不仅能为非遗项目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文创赋能非遗,首先体现在对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非遗得以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如“非遗+旅游”的提质升级,提升了非遗旅游品质,打造了特色文旅品牌。其次,“非遗+文创”的发展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机会,通过技艺技能培训,增强了传承发展的后劲。此外,衍生的文创产品成为文旅产业中的新型消费增长点,尤其在农村地区,文创与非遗的结合不仅带动了乡村居民的就业与收入,还推广了非遗文化,促进了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同繁荣。(刘艺涵)

文创让非遗“活”起来

文创产品,是指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意设计的商品。它们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携带着历史、艺术、民俗等丰富的文化基因。

“国字号”文创产品,如“朕的心意”月饼、故宫文创口红、故宫日历等,这些产品结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符合年轻人对科技含量和时尚感的要求,在年轻人群中具有广泛的市场。

再如敦煌文创产品,涵盖艺术、生活等多个领域,有七情醉莲杯、“关照”足金手绳、纸雕冰箱贴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丰富了敦煌文化的表现形式,也使得传统文化更贴近现代生活,便于公众携带和体验敦煌的艺术魅力。

又如景德镇以其独特的陶瓷工艺著称,非遗文创产品不仅包括传统陶瓷茶具和陶瓷文创作品,还可能涉及复合功能的创新陶瓷产品,如陶瓷蓝牙音响等。

这些不断“出圈”的文创产品,或搞怪,或精致,但都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结合年轻人喜欢的文化符号和语言,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收集文创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爱好,这背后正是我们的文化沃土在源源不断滋养浸润着文化创意和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它们走进千家万户。(蒋艾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