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在新颖独特的文字花园里种养出姹紫嫣红
作者: 彭文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是晚清大商人胡雪岩的经商理念。其实,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散文《雨落文港》正是我在新颖独特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
在雨点和墨点的形神上找到共同点,从而打开作品的入口,这是此文最为突出的特点。“雨落如墨,似乎一心一意为投奔文港而来。”情境、物我自然相融,写作对象毛笔的出场水到渠成,毫不突兀。
雨、墨、笔的结缘继续绵延。于是,“雨水潇潇,犹如笔落尺牍”。读者的情绪,顺着雨水流淌在文港千年的风雅里。那些诗词文章,那些才子佳人,那些历史罅隙间的掌故逸闻,跳出时间和空间的桎梏,被糅合在一起,散发出不泯的沉香。大胆运用新奇想象,修辞不落窠臼,作品便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纸短情长,《雨落文港》并不是就笔写笔,因为“功夫在诗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毛笔改变文港人的生活路径,它带来了物质财富,更带来了精神财富。毛笔的制作技艺与时俱进,文港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更新换代。《雨落文港》力求不落俗套,不是写成游记体,也不想落入怀古幽思的俗套。它试图学着跳远,即便摔倒,也要找到新的坐标。
跟着文字,我们的目光落定在火热的当下。小小文港镇,仅仅依靠一支笔,便创造了销售收入奇迹,给老百姓带来福音。此时此刻,“漫天雨珠,分明是祝福之花撒向人间”。如此,整篇作品便有了胸襟和格局。
为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情绪价值和美学品位,我在文末特意引用了自己在文港现场写的一首短诗。这种写法有别于四平八稳的叙事方式,换一个角度深化主题,在变化中达到写作目的。
写作,犹如精心养护一座花园。我们既要守住文字的通感,也要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方能种养出不败的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