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

作者: 孙巍

阅读的力量0

【文题亮相】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著名作家余秋雨也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阅读让我们延伸脚步,带我们探索难以到达的地方;阅读拓宽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心灵。

请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600字。

①以“阅读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悟?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和收获,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

这类读书励志类作文题,是学考作文命题中常涉及的主题。以“读书励志”为主题的作文,往往聚焦于阅读对个人成长、视野拓宽、心灵启迪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旨在引导青少年通过文字的力量,探索知识的海洋,找寻心灵的灯塔。

文题中的两条引言,第一条旨在强调阅读的方法,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第二条旨在强调阅读的意义,即阅读能使我们摆脱平庸。结合材料不难发现,有字之书可以是书本上的知识,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大千世界、掌握科学知识、知晓历史进程、读懂人生哲理;无字之书可以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生活的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无字之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刻引领、推动我们成长。

写记叙文,作者可以描绘自己与书籍相伴的点点滴滴,比如,在一本本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让自己逐渐从懵懂无知到明理懂事;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与书中人物同悲共喜,经历情感的洗礼,实现心灵的成长。作者还需紧扣阅读与成长的关联,展现阅读带来的深刻变化。

从思辨的角度看,这类题目要求阐述阅读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乃至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阅读不仅能塑造我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格,还让我们逐渐明晰自我价值与人生方向。更重要的是,个体的阅读行为汇聚成海,能够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文明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记叙文导写】

运用记叙文来展现“阅读的力量”,不仅易于操作,还能够深刻反映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这一主题的写作,优势在于选材广泛且贴近个人经历,能够真实表达阅读的感悟与收获。若能在选材、人物塑造、谋篇布局及语言表达上精心打磨,定能创作出文质兼美、触动人心的佳作。

一、精选素材,深化主题。在选材上,可以讲述自己如何因阅读了一本好书而走出迷茫、找到人生方向的故事;或是讲述自己为了深入理解某个知识点,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反复阅读的经历;抑或讲述自己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与主人公一同经历情感波折,获得心灵启迪的感悟。立意时,应着重突出阅读对个人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如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同理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

二、细腻描绘,展现魅力。在文章中,要用心刻画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形象,无论是沉浸在书海中的专注神情,还是因书中情节而或喜或悲的情感波动,都应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亲眼见证阅读带来的变化。还可通过具体场景和细节,如在深夜灯光下翻动书页的声响、阅读时眼中闪烁的光芒,以及阅读后脸上洋溢的满足与幸福,生动展现阅读者的魅力与成长。

三、巧妙构思,引人入胜。文章开头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事件,如偶然发现的一本旧书、一次与书中人物的对话,引出阅读的主题。主体部分详细叙述阅读的过程,包括书的选择、阅读的感受、与书中内容的共鸣等,还可以巧妙设置悬念或转折,如阅读初期的不解与困惑,到后来的豁然开朗、深受启发。结尾部分则要对阅读经历进行总结与升华,可以是对书中某个观点的深刻领悟,或是阅读后自己性格、观念上的转变,以此呼应开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范文引路】

阅读的力量

卡夫卡曾说:“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的斧子。”这是文字的力量,是阅读的力量。指尖滑过书脊,缄默的书页间一字一句都迸发着蓬勃的力量,可以击碎困囿眼界的长冰,消弭迷惘人生的寒雾,让先哲思想的回声跨越千年震荡寒冰。

青春期的大脑总是不断思考世界和未来,容易被外界错综复杂的信息冲击,被负面的情绪影响。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被没有结果的努力击垮,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中,对学习和生活失去热情……

在迷茫时,书籍成了为我指路的明灯,让我重新积蓄力量。

在一个灰白的冬天,大风吹过窗玻璃,瑟缩的树枝颤巍巍地伸向没有阳光的天空。我从书架上抽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尝试从书中找些乐趣。从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跟随圣地亚哥在古巴变幻莫测的海上搏斗。每翻开一页,我就如同拆开了包裹着期待的礼物,耳朵发热,被故事的走向牵动而不知自身冷暖。窗外光影流转,光线亮起来又暗下去,我已经听不到周围寒风的低语,耳朵里全是风暴中、海洋中大鱼撞击渔船的声响。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眩晕,不知是因为长时间低头专注读书,还是因为从书中所传递的宏大力量中陡然抽离出来。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窗外的余晖骤然染红书页的一角,我抬头望去,看到方才冷得发颤的树枝正向着夕阳生长,像我本不应该彷徨的青春。《老人与海》就这样劈开了我结冰的心海,带我来到西半球的广阔海洋上,使我从坏情绪里抽离出来,让我领悟乐观人生的真谛,坚定而热烈地拥抱明天。

书籍用单薄的纸张和成行的文字为人们构建出一个脚步无法抵达的世界,让思想的领土不断扩张,在生活中点亮一盏明灯,掀起惊涛骇浪。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点评:本文通过讲述作者迷茫时期的阅读经历,展现了《老人与海》如何成为指路明灯,让“我”重新积蓄力量。文章用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与心灵启迪的重要作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前后呼应。

【议论文导写】

精准审题、深刻立意、合理谋篇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而论证充实、论据丰富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一、审题要精准,挖掘要深刻。写读书励志类议论文,首要在于精准把握题目的核心要求,即深入探讨阅读对个人成长、视野拓宽、心灵启迪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在挖掘主题时,可以从阅读如何塑造个人品格、提升思维能力等角度入手,深刻剖析阅读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可将视角拓展至社会层面,探讨阅读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以及在阅读中培养的人文情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二、布局要合理,结构要清晰。议论文的谋篇布局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可采用并列式,从不同维度阐述阅读的力量,如阅读对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培养、情感的滋养等方面的帮助;也可采用递进式,从阅读的基本功能出发,逐步深入探讨阅读对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的影响,以及阅读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可采用对比式,将热爱阅读与不热爱阅读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突出阅读带来的积极变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论证要严谨,论据要多样。在论证过程中,应注重论据的多样性和充分性。可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运用道理论证,如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阅读对个人气质的塑造;也可列举具体事例,运用举例论证,如海伦·凯勒通过阅读克服身体障碍,成为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展现阅读的力量;还可以运用对比论证,将对阅读持不同态度的人进行对比,鲜明展现阅读对人的深远影响。

【范文引路】

品诗词歌赋,谱精彩华章

书页落下,静默而读,书香氤氲空中。袅袅书香之中,蓦然回首,无数文人雅士通过阅读点亮了智慧的火炬,摆脱了平庸的束缚,将自己的精神薪火相传,让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断。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摆脱平庸的途径,还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更是一种思想的升华。因此我们应当与先贤同行,品世间诗词歌赋,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的价值在于它能让我们摆脱平庸的困境,绽放人生的精彩。西汉匡衡虽然家境贫寒,但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他夜晚凿壁偷光,如饥似渴地读书,日积月累,最终成为杰出的学者。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将阅读对于医治愚昧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庸往往与知识的匮乏和思想的狭隘有关,而阅读就像是一味良药,能够治愈人们的愚昧,让人变得聪慧,从而摆脱平庸的困境。

阅读还能让我们洗涤心灵、丰富内涵。苏轼一生博览群书,他的诗词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人生哲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的众多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他留下的作品和思想的影响则可以是广泛而深远的。我们还可以跟着诗书遨游古今,领略异域风情,丰富我们的内涵。

阅读更能让我们启迪智慧、升华思想。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每当晚上寒冷难耐,便嚼着辣椒驱寒,坚持读书。坚持读书使他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充盈,面对社会的黑暗,他才能不顾一切执笔批判。所以,阅读对塑造人的灵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我们可以汲取书中的营养,使自己的内心更加丰富,思想得到滋养和升华。

朱熹有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不能盲目求快,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只有反复阅读、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阅读之路永无止境。让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在阅读中延伸脚步、拓宽视野、启迪心灵,用自己的汗水谱写出人生的精彩华章!

点评:本文从阅读的意义和方法入手,采用递进式结构,从摆脱平庸、洗涤心灵、启迪智慧三方面进行深刻论述,通过引用古今事例与名人名言,论证充分,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结尾号召青年在阅读中成长,体现了作者对阅读价值的深刻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